1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然而,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2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 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主要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 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
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
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
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4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绿树上挂着红樱桃,娇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绿草如茵,成群的白鹅就在上面嬉戏。
春水满塘,船只在水上轻快地行驶。微风轻拂,薄薄的衣袖随风飘动,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终日紧闭门户。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日乡村风景图。诗中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弥漫着生机、静谧与祥和的气氛,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