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㉔|机杼夺天工,云锦霓裳织就红楼绮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8:00    

在名著《红楼梦》中,南京云锦是江南贵族奢华生活的代名词。无论是王熙凤华丽出场时的装束“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还是宝玉所穿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乃至晴雯病中夜补的“雀金裘”,皆以云锦为材,尽显荣宁二府的鼎盛与富贵。

“翡翠黄金缕,织成帝王衣。”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传统、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南京云锦,历经1600年的风风雨雨,于2009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复制件


世殊时异,云锦已从宫闱走进大众、迈向世界,如今“天衣”成为古都南京闪亮的文化名片,是国家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绚丽图景,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

锦上红楼:

文学经典中的云锦密码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曾赞美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也有诗句:“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在诗人眼中,云锦象征着美好,充满了诗意。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描绘明清时期云锦织造技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数《红楼梦》,书中对于南京云锦的衣料、配色、纹样,以及表达的审美艺术情趣、价值,都描写得十分详实。

云锦的传统品种,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妆花”“织金”“库缎”“库锦”。这四类在《红楼梦》中都有描写: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赏赐贾母“富贵长春”宫缎四匹;二十八回,凤姐命宝玉写的单子中有“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五十六回,甄家送来礼物“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这些绫罗锦缎,主要是指云锦中的“库缎”和“妆花”。

“织金”的描写,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看见王熙凤一身“恍若神妃仙子”的惊艳打扮中有所提及。“凤姐”身着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其纹样“百蝶穿花”用的就是“织金”品种。

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穿了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这里的“二色金”,全称“二色金库锦”,因其花纹全部用金、银两种线织出而得名。

曹雪芹家族,从曹雪芹曾祖曹玺开始,到祖父曹寅到其父曹颙再到叔父曹頫,三代四任江宁织造。翻开《红楼梦》,处处可见南京云锦的身影。可以说,云锦是曹雪芹的少年记忆,也是他烙在“红楼”里的特殊印记。

云锦文创产品


经纬涅槃:

千年织艺的现代重生

耀眼的金线、五彩的蚕丝、斑斓的孔雀羽毛……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片段里,曹雪芹用寥寥几句写尽南京云锦的巧夺天工。

贾母赠予宝玉一件哦啰斯国的雀金裘,却让他不小心给炉火烧了个洞。本以为“叫个能干织补匠人补上不就得了”,岂料满京城竟然无人认得,更别说补。可宝玉第二天偏偏要穿,后来还是晴雯用了府里的孔雀金线织进丝缎之中,才解了宝玉的燃眉之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认为,晴雯运用的正是曹雪芹生活过的江宁织造府的“看家本领”——孔雀羽妆花纱织造技艺。

“孔雀妆花云锦灿,冰蚕吐凤雾绡空。”寸锦寸金的云锦,手工织造技艺至今没有机器能够代替。古时云锦匠人创造的“妆花纱”织造技艺曾一度失传,但在1984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让其重现于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1956年,考古工作者对北京定陵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丝织物,其中就有一件“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在定陵出土的锦缎上,每匹都裹着黄色的纸签,写着锦缎的名称、织造年月和制造工匠的信息。”周双喜告诉记者,当年专家根据纸签上的信息判断,其应该是由当时的南京供应机房所织造。

20世纪80年代,南京云锦研究所受邀复制明代万历皇帝龙袍袍料,迅速组建了周双喜当时所在的复制专项小组“古研部”。

回忆起复制过程,周双喜直言:“要将已经失传的工艺恢复,我们只能不断地尝试、推翻重来,重新建造织机。”

历时5年,周双喜和同事们逐一还原了制作袍服的各项工艺,如明代手工染色技艺、传统工艺真金线的生产。

“晴雯补裘”所用的孔雀羽线制作和织造技艺也被精确还原。“在当时,孔雀羽线的捻制与缂造方法也已失传。我们去苏州找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顾文霞,请她制作孔雀羽线,之后再以云锦妆花工艺将其与真金线一同织入袍服。”

1984年,“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被成功复制,再现了当年帝王贵族衣装花团锦簇的盛况。时任所长汪印然深感欣慰地说:“这个项目,拯救了整个云锦技艺。”

中国文学大师、传统服饰研究专家沈从文鉴赏这件龙袍料时,也不禁赞叹:“这件明皇朝袍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都同历史真品相同,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南京云锦研究所文创产品


“天衣”入世:

从宫闱秘宝到国潮名片

作为纤维上的文化承接重要载体,南京云锦与中华文明体系密不可分。然而,文化传承不能只限于庙堂之上、研究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创造更宽阔的出路。

“面对大众‘小白’,专业的学术性作品传播功效相对较差,科普展示的影响效果更佳。”作为曾经的媒体人,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馆长耿奇说出了切身体会,“博物馆是这样,杂志亦如此。”

2013年,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当设计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三层,负一楼设有云锦天衣馆和红楼梦曲馆。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的那件堪称“旷世奇宝”的作品就陈列于此,参观者经过无不被其金翠交辉、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所震撼。

漫步“红楼梦曲”展厅,“顽石通灵”“太虚幻境”“元妃省亲”“海棠诗社”“归彼大荒”等书中经典情节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进行了场景复原,勾起游人心中的红楼记忆。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一系列研学互动,通过红楼知识科普、实地场景打卡,吸引市民游客感受红楼遗韵。

过去,云锦作为皇家定制的高级丝织品,无论是作为服饰还是陈设装饰,其纹样题材,体现的是皇家风范。现在的南京云锦已经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单品。

南京云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列举了近年来该所在云锦跨界合作上的有益尝试。“南京云锦研究所创新推出的联名产品,‘通经断纬’的女士手包、‘妆金敷彩’的画框摆件等,曾在2023年亚洲青年音乐盛典、南京江豚音乐节上,在移动的‘江宁织造’牌坊下,引得文艺男女驻足打卡、争相购买。”此外,云锦还曾与手游、音乐、汽车、白酒等时尚消费产品合作,“守正但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

云锦霓裳织就红楼绮梦。何其有幸,南京这座古都成就了曹雪芹,而红楼的印迹也长存于这座城市的一隅,同千年云锦共绘华夏文明的“星汉灿烂”。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钱海盈

相关文章

2025-05-12 11:34:00 全国绿色基地长三角工委专家领导赴南京育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5月9日,阳光明媚,轻柔的微风为南京育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抹清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场意义深远的考察指导活动正在进行。全国绿色基地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绿色基地长三角工委主任田跃平、专家组成副主任及成员沈慧、农业农村部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委、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土壞肥料首席专家殷教授、南化集团

2025-05-12 11:34:00
2025-05-01 19:02:00 副部级龙翔,被撤职

据《南京日报》消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4月29日发布公告:建邺区人大常委会决定罢免龙翔的市十七届人大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龙翔的代表资格终止。依照选举法的有关规定,龙翔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相应撤销。龙翔 资料图今年4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2025-05-01 19:02:00
2025-04-30 15:19:00 技艺在传承中活化 茶魂在创新中永生

  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体系中“,三刘”之名——刘国英、刘宝顺、刘锋在岩茶界如雷贯耳。三人技艺自成一派,风格迥异,各有特点。其中刘锋以“敢想敢为”的标签独树一帜,他一手培育的“金佛”茶香溢四海,自主研发的“冰雪白乌龙”惊艳茶界,其作品在市场上常年被追捧。这位茶人半生与茶相伴

2025-04-30 15:19:00
2025-04-27 17:56:00 兴安盟:让非遗“潮”起来,让乡村“兴”起来

蒙古族马头琴的悠扬和弦震颤草原,科右中旗绣娘的银针穿梭织就致富经纬,阿尔山树皮画的天然肌理晕染出生态画卷——兴安盟正以非遗活态传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这片北疆热土上,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碰撞出璀璨火花,构建起“文化传承-技艺创富-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让千年文脉化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头琴制作技艺——

2025-04-27 17:56:00
2025-04-25 01:16:00 陈迎春和金漆画:父亲画马,他画机器人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陈迎春,1974年出生于泉州晋江一个金漆画世家,是陈氏家族金漆画第十二代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金漆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岁随父学画,16岁独立创作。四十余年深耕金漆画,传承核心技艺,勇于探索创新。作品荣获全国、省级的金、银、铜奖,多件作品还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

2025-04-25 01:16:00
2025-04-24 23:10:00 中国故事|白先勇:一生厮守精神原乡

步入白先勇台北寓所的书房,不见他自谦的“杂乱”,唯有满架藏书和满墙墨宝透露的“雅致”,展现他“文学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也能从中窥见他的人生轨迹。“我的故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白先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的白先勇,经历过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又在漂泊中品咂着乡愁。从《台北

2025-04-24 23:10:00
2025-04-22 15:02:00 苏州河畔“以书会友”!旧书市集今起举办,名家也来摆摊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4月22日报道: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在上海书展指导委员会指导下,2025旧书新知“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今起一周(4月22日至27日,10:00-20:00)在位于黄浦区的苏州河南岸亲水平台再度与读者见面。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樱花谷旧书市集将带来升级体验,首次面向藏书家、作家

2025-04-22 15:02:00
2025-04-14 12:25:00 投资5亿元 获37项专利 揭秘“机器人”如何酿出百年好酒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阮班明、邱晓旭)15000平米的厂房内,轰鸣声伴着酒香,生产酒的却是一些“机器人”,现场仅有18名巡场人员;5根机械手臂来回腾挪,根据温度、蒸汽自动装甑,让蒸汽与酒醅充分接触,比得上40名工人;透过1块智能大屏,不仅能实时显示影像监控,也可全流程查看21

2025-04-14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