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过半中国上市公司去年都在“扩编”,哪些公司人效最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4:42:00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即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随着4月结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已基本收官。以此为契机,澎湃新闻以A股及主营业务在境内的H股、中概股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扫描7000余家中国公司的用人情况。

截至2024年年末,比亚迪以96.9万名员工,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

但在2021年时,比亚迪员工总数还不到30万人。从2022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猛增,这家车企开始了大规模招聘。仅2023年,比亚迪就新招了3万多名应届生,其中硕士和博士占到了60%,到2024年时,校招中硕博占比进一步提升到了67%多。

不仅是比亚迪,近几年,顶尖高校学子不再将互联网、金融等传统热门行业视为唯一选项,新能源汽车等制造行业开始成为不少优秀应届生就业的首选。

数万名大学生的加入,让比亚迪的技术人员数量从2021年的4.4万人,快速增长到了去年年底的12.3万人。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说:“我们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12万名技术工程师,这是比亚迪最大的底气。”

这些企业去年在大幅扩张

在快速扩张的企业,不只有比亚迪。

整个2024年,京东集团净增长了15.2万名员工,其中仅京东物流就扩张了4.2万人。和阿里巴巴的19.4万人、拼多多的1.3万人相比,京东也是国内全职员工最多的电商平台。

整个2024年,国内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在增长。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电子、有色金属、汽车、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中员工数量增长的占比更高,而建筑材料、房地产、建筑装饰、非银金融、传媒等行业上市公司员工缩减的占比更高。

这也与去年各行各业的业绩表现形成了呼应。

减员较多的房地产、建筑材料等行业,营收下降幅度超过10%,而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设备的营收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11.4%、7.6%和7.0%。

谁是中国“人效”最高的公司?

所谓的“人效”,就是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即营收除以人员数量,是不少公司常用的考核指标之一。

近几年,随着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大厂管理的主旋律,“人效低”往往被视为致命弱点。2023年底,随着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越阿里巴巴,不少人将前者的后来居上归因于“人效高”——去年拼多多的人均营收达到了1678.4万元、人均创利479.2万元。

如果单纯看财务报表里的数字,拼多多还不是国内“人效”最高的公司:京沪高铁的2024年年报显示,这家公司去年人均营收达到了惊人的4.9亿元、人均创利1.5亿元。

这里有个误解:作为1318公里长、有24座车站高铁线的管理方,京沪高铁2024年年报中仅有86名员工,这显然与常理不符,同为铁路上市公司的大秦铁路,2024年的员工数量就有8.8万名。京沪高铁因为采用“委托管理”的模式,所以财报里的员工人数并非实际京沪高铁线路上实际的工作人员数。

虽然单独一家公司的“人效”数据有一定的迷惑性,如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大量使用劳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方式来提升“人效”,但一个行业的整体“人效”依然能反映出这个行业的整体情况。

例如广告行业整体就呈现毛利率低、运营成本高的特点。知名广告公司蓝色光标在2024年以607.97亿元的总营收,位列所有传媒上市公司的首位,但其归母净利润是亏损2.91亿元。

同时,一味地提高“人效”,可能并非好事。

2018年7月1日,特斯拉实现了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走出了“产能地狱”。此前,特斯拉陆续裁掉了4000多人。这家公司的“人效”似乎因马斯克对汽车生产流程的革新而飞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特斯拉“人效”大涨的同时,这家公司在美国超级工厂的工伤率也在猛涨。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该公司位于加州福利蒙特的超级工厂,2018年员工因工伤和疾病请假的天数为22454天,相比2017年几乎翻了3倍。

正是看到一味靠延长员工工作时长的“内卷式”竞争没有终点,保障劳动者正常休息正成为多方共识。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强调,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并将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

因此,近期多家知名企业也在推出反对过度加班的措施,如美的、大疆等知名公司的“到点就赶人下班”措施走红,小红书取消“大小周”引发热议。当“反内卷”逐渐成为职场新秩序,“人效”或许也就不再是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主旋律。

相关文章

2025-05-08 19:23:00 四分之三公司盈利!A股2024年分红与回购规模屡创新高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5月8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报告》。截至5月7日,除公告延迟披露公司外,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5412家上市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群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稳健经营应对风险挑战,以

2025-05-08 19:23:00
2025-05-08 16:19:00 甘肃科源电力集团明珠公司全面开展租赁房产消防隐患排查

为深刻汲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切实消除安全隐患,5月7日,科源集团明珠公司重点对出租商铺、集中办公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确保租户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安全稳定运营。此次检查行动依据明珠公司编制的《办公楼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排查清单》,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方式,确

2025-05-08 16:19:00
2025-05-08 10:12:00 贵阳占全省1/3!

贵阳网 ·甲秀新闻讯 2025年“五一”期间,贵阳坚持“政策+活动”,用活用足国家、省、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系列政策,政企联手,围绕“爽购”“爽口”精心策划推出182场促销活动,激活节日消费市场。根据银联商务监测数据,“五一”假期,全市累计实现消费73.45亿元,占全省的33.3%;累计消费人次1088

2025-05-08 10:12:00
2025-05-08 09:30:00 顺丰再度出手,无人车公司「白犀牛」完成2亿元B轮融资|36氪独家

文|李安琪编辑|李勤36氪汽车独家获悉,低速无人驾驶公司白犀牛近日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本轮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与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的低速无人车产品开发,以及现有产品市场推广。白犀牛成立于 2019 年 4 月,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

2025-05-08 09:30:00
2025-05-08 04:08:00 Arm控股预计第一财季营收10亿-11亿美元 分析师预期11亿美元

Arm控股第四财季总收入12.4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2.3亿美元。公司预计第一财季营收10亿-1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1亿美元。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2025-05-08 04:08:00
2025-05-07 16:38:00 五一假期淄博公安共出动警力1.9万余人次 守护城市安全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通讯员 张艳 淄博报道“五一”假期,淄博市公安机关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全警动员、全力以赴,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各项措施,圆满完成“五一”安保任务。节日期间,全市共出动警力1.9万余人次,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平稳,未发生重大案事件及道路交通事故,190.59万名游客在安

2025-05-07 16:38:00
2025-05-07 14:42:00 过半中国上市公司去年都在“扩编”,哪些公司人效最高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即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随着4月结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已基本收官。以此为契机,澎湃新闻以A股及主营业务在境内的H股、中概股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扫描7000余家中国公司的用人情况。截至2024年年末,比亚迪以96.9万名员工,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员

2025-05-07 14:42:00
2025-05-07 12:12:00 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 持股比例达5%

5月7日,中邮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公告显示,本次举牌前,中邮人寿未持有东航物流股份。本次交易后,中邮人寿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持有东航物流79,420,100股股份,占东航物流总股本的5.00%。中邮人寿将支付的转让总价款为8.69亿元,占中邮人寿2025年一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14%,符合

2025-05-07 1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