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联邦政府将可能不再继续向哈佛大学提供新的拨款,并要求校方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及国籍信息,以便进一步审查。此前,联邦政府已冻结哈佛22亿美元拨款及6000万美元合同资金,并威胁取消其免税资格。

据了解,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中近一半国际学生参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科研项目,禁令若实施,可能会导致这些关键领域人才断层。
美国教育委员会负责政府关系的副会长萨拉·斯普雷策称,受威胁的不止哈佛一所高校,他表示去年国际学生给整个美国带来了43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我正在密切关注(今年)秋季国际学生的人数,因为我还是很担心,那些准入学的学生,在做关于去哪里学习的重大决定时,可能会觉得来美国风险太大,这样以来我们的学生数量就会开始下降。去年(国际学生)给整个美国带来了43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让国际学生来到美国,不仅对我们的学院和大学影响巨大,而且对整个美国都有好处。”
5月23日,哈佛大学已就此正式提起诉讼。
在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的诉状中,哈佛大学直指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公然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多项联邦法律,并称这一决定已对校方及7000多名持签证学生造成“立竿见影的灾难性影响”。
香港、澳门高校:美国不收,我们收
随后,香港科技大学发表声明,欢迎哈佛国际生加入科大,并表示愿无条件录取转学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社交平台撰文表示,该局已呼吁香港所有大学为符合资格者提供便利措施,维护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表示,教青局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鼓励澳门高校为受影响学生提供转学协助。
对哈佛下狠手,打击“反犹”只是借口
在本轮巴以冲突背景下,美国多地高校去年爆发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自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府要求国内多所顶尖高校调整政策,根除所谓的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等举措,否则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
特朗普这次出手整治哈佛,显然是“枪打出头鸟”。
3月底,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表示将审查拨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联邦资金;4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4月14日,哈佛大学拒绝了政府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将冻结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4月16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事实上,白宫对哈佛大学所提要求远超其对所谓“反犹主义”的关注。

2021年5月14日,美国纽约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蒂芬尼克在华盛顿国会山向记者讲话。新华社/路透
哈佛大学校友、来自纽约州的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蒂芬尼克4月15日向哈佛大学“开炮”,指责哈佛等大学的绝大部分教职员工为民主党人,称这些人已与美国价值观“脱节”。斯蒂芬尼克被认为是造成哈佛大学前校长盖伊下台的推手之一。
依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都市研究项目对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情况的分析,顶尖研究性大学所在选区并非特朗普的“票仓”。在美国经济产值最高的100个县中,44个县有至少一所顶尖研究性大学。这44个县中,特朗普仅拿下4个,其余40个悉数被他的民主党籍竞争对手、时任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收入囊中。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玉渊谭天等
(大众新闻编辑 吕继萌 整合 策划 李萌博 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