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重庆市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情况引发社会关注。重庆市卫健委、重庆市药监局、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发现,医生李某存在违规推荐销售人员及补开药方的行为,医药代表冉某元有伪造文件从企业套取临床研究药品提供给患者的行为。
此外,该事件还涉及沙坪坝区3家药房和1家私人诊所,上述所有涉事个人和机构全部被问责。

7月13日,央视新闻发布情况通报。
官方通报:涉事医生、药业公司、药房、个体诊所均被问责
据官方通报,患者唐女士2017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重庆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主治医生为李某。
唐女士表示,她在重庆市肿瘤医院住院期间,通过医生李某的推荐,选择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该药品已于2022年6月上市,以下简称卡度尼利单抗)。其间,医生李某还向唐女士推荐认识康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冉某元。
另一位宫颈癌患者李女士,从2016年8月起,也在重庆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其主治医师同样为李某。

在巫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李女士。
2023年8月,李女士病情复发并转移,医生李某又向其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李女士还通过其他人员获取到冉某元的联系方式,并于2024年4月17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李女士使用的卡度尼利单抗。
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李女士从冉某元处共获取药品70支。其中,以13220元/支的价格自行在药店购买市售药品6支(共计79320元)、获慈善赠药5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59支。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冉某元作为康方药业的销售人员,通过伪造医院研究立项文件、医院伦理审批文件等材料,从自己供职企业内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经冷链配送至药店,再由李女士、唐女士免费领取。
通报表示,医生李某对两名患者的处理情况各有不同,其中,对李女士的处理属正常诊疗活动范畴;而向唐女士补开处方、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等行为,则违反了医风医德建设的相关规定。
因此。主管部门给予医生李某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对重庆市肿瘤医院进行了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对于涉事的康方药业,联合调查组认为,该公司工作人员尽管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但尚不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和批评。
此外,通报还表示,为唐、李2位患者提供临床研究药品的3家药店,其行为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规定,被给予警告处罚。
2名患者领取药品后到一家个体诊所输注,由于该诊所存在医务人员对输注药品未认真核查、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被沙坪坝区卫健委立案调查,并从重处罚4.1万元,对涉事医生给予警告,罚款1.5万元,纳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信用监管。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患者:身体情况恶化,生活无法自理
根据联合调查组的通报,2025年2月18日,患者李女士在巫山县人民医院先后进行胸部X片、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炎可能。
7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李女士。她表示,使用医药代表提供的临床研究药品后,突发肺损伤,“今年4月,又被确诊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4级伤残),日常活动(如吃饭、说话)会引发剧烈咳嗽,生活无法自理。”

今年4月,李女士在西南医院诊断出肺功能问题。
李女士表示,身体的主要问题在肺部,因肺部问题也无法继续抗癌治疗。幸运的是,原发宫颈癌细胞并未转移,暂未危及生命。

李女士与医生李某的聊天记录。
“目前主要是在家吃药静养治疗,还是希望能去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李女士表示,目前她正在和康方药业协商赔偿事宜,“但还没有进展。”
随后,记者联系到康方药业,表示希望了解后续处理情况。工作人员称,会将问题转交至责任部门处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康方药业的任何回复。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康方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位于广州的医药制造企业,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