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湖北交警”展厅
4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开幕,来自车路云协同、智慧车驾管、交通安全防控等领域的3000余件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湖北交警的主旨报告和特色展厅受到关注。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以智慧交管建设为主牵引,以科技赋能为硬支撑,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防控,从人防到技防跨越转变,努力绘制安全提质、通行提效、服务提能的美好出行新图景!”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负责人在会上介绍。

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
智慧警务保障交管指挥耳聪目明
4月11日22时,许广高速暴雨如注,一辆载有32吨易燃液体的危化品运输车突然侧滑横停。如果被二次追撞,后果不堪设想。
收到平台停车预警,总队合成作战中心立即调取卡口记录和交通部门行驶数据,3分钟锁定车辆位置及相关信息,电话引导现场人员做好后方防护,联动应急部门测算泄漏风险,指挥路面民警、施救同步出动……
30分钟后,这颗“移动炸弹”被安全转移。这场惊心动魄的高效处置,是总队合成作战中心赋能实战的一个场景。
笔者在该中心看到,一块巨幅电子屏实时显示全省31万公里路网的交通动态。40余名民警24小时紧盯路网信息,实时研判处置“人、车、路、企”安全风险。
据介绍,这里汇集了全省5.1万路视频监控,1.6万处缉查卡口,以及交通、气象、企业等20余项行业数据,省市县350M通信和4G/5G移动图传实时互联,形成了防治风险的“数字底座”。
作战中心将指挥、执法、宣传等7部门集中办公,打造交管情报室、指挥所、行动队,设置情报研判舱、业务监管舱、民意感知舱协同作战,打通部门壁垒、业务梗阻、营造督办合力、实现闭环运转。
“合成作战中心的启用,真正实现了全省交通管理态势一屏纵览、省市县三级交管指挥中心一体联动、应急指挥调度一呼百应。”中心负责人韩涛介绍。
对各类数据的整合共享,是精准高效指挥的基石。总队采取“数据融通+精细管理”模式, 将交管4大平台与“云哨”(风险提醒劝止系统)等深度耦合,打造集5个数据中心、17类功能应用的“情指行”一体化平台,日均处理研判指令超千条,警情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交管总队加速推进高速公路“三道防线”、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主干国省道和农村地区等重要点位监控设施建设,试点应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巡逻车,常态化培训“无人机+智慧交管”200余人,让“全域感知”的触角向每个角落延伸。
近两年来,总队指挥各地圆满完成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重大节庆活动等交通组织300余场次,及时消除各类易肇事肇祸隐患16万余起。相关经验做法被公安部纳入省级公安交管部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指导意见,主要核心应用全国推广。

治理后的316国道襄阳枣阳段
智慧交管打造道路安全铜墙铁壁
“过去靠经验巡逻,现在跟着数据走。”枣阳市交警大队长张德俊介绍,他们通过事故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高风险路段,隐患改造后事故同比下降71.4%。
这样的精准治理,得益于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的日趋完善。总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防范胜于救援”理念,全力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破解“防不胜防”的治理难题。
“我们构建‘常态+应急+专项’研判会商机制,依托本条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业务警种、社会力量的数据复用和专业支撑,近4年累计形成风险报告113期,闭环处置线索1.1万余条。”总队指挥部门负责人刘斌介绍。
除了事前研判,交管总队还上线事故调查和防控“五个一”系统,对亡人、重大财损等6类事故逐起溯源,推动风险防控由“经验驱动”“人为管理”向“数据驱动”“平台督办”转变。
“当路网完成整体数字升级的全景拼图,防控力量开始向局部隐患靶向聚焦,这就像是在给全省县域道路做CT。”总队指挥部门民警马原介绍。
总队从“事故、基础、管理、保障”4大类出发,细化24项指标和55个因子,构建完善县域道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动、静态数据抽取计算和专家论证,为全省103个县域道路精准“画像”,指导各地加强隐患整治和风险防范。
据统计,2024年全省34个县实现事故起数、亡人数“双降”,2025年上升至65个。
针对危化品运输这一“移动的风险源”,总队首创危货运输企业风险协同评估体系,搭建危货协同监管服务平台,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常态开展“风险体检”“动态评级”,累计整治隐患3.1万起。
针对“两高五重”风险(高频、高危,重点车辆、时段、区域、事件、违法),交管总队打造51类大数据研判模型,仅2024年就向驾驶员推送预警信息1000余万条,引导查处重点违法行为30万起。
2020年以来,湖北各地累计投入13亿元整改道路隐患1.66万余个,交通事故万人死亡率与万车死亡率双下降,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0.6%,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沙湖车管所自助服务点
智慧服务推动便民利企提质增效
4月16日,市民刘先生在武汉一自助车管所仅用10分钟就完成驾驶证换领,“以前要先体检再拍照来回折腾,现在太方便了!”
从“少跑路”到“不跑路”,湖北公安交管部门在全省部署“自助车管所”250余个,投放车驾管自助终端600余套,年均“自助办”75万余笔。
“道路交通管理,不仅是安全和秩序问题,更是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总队主要负责人说。
据统计,湖北公安交管8项便民利企改革推行以来,已惠及320万人次,为群众、企业减负超1亿元。
同时,总队大力推广智能人行横道、灯线精准配对等10余项精细化管控举措,拓展全息路口、智慧车道等智能场景应用,深化交通数据多维度、小颗粒度分析研判,制作流量和事故热力图,以“绣花功夫”整治城市堵点,让服务的温度浸润城市脉络。
“原来这个路口排队超300多米,通过治理现已经缩短至80米。”荆门长宁大道与象山二路交叉口,当地民警介绍。而类似的路口,全省还有520个,其中136个入选2024年省政府“十大民生项目”,3个入选全国精品案例。
当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被智慧交管点亮,应急响应的速度也在创造生命奇迹。
2024年极端低温冰冻天气期间,交管总队上线隐患、堵点一键直报程序,快速定位、准确流转、闭环处置隐患1100余处,助力圆满打赢抗冰除雪硬仗。
“幸亏‘云哨’提醒,不然真会出事。”4月18日,沪渝高速上,驾驶人王某连续驾车4小时后,被预警劝止。
近年来,总队在深化“云哨”系统基础上,在高速公路探索“无人机+智慧铁骑”新型警务,开辟“空地一体”巡航线路74条,在“春运”“清明”等重要节点,快处路面突发情况400余起,平均处置时间压缩近半,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从指尖监督的“执法评道”到街头巷尾的“学习舱”,从“全息路口”的智慧治堵到“空地一体”的应急响应,在温度、精度与速度的交响中,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已然形成,一幅路畅人安的美好出行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据总队“执法评道”系统收到的325万条评价意见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9.5%。(图/文 赖栋才 赵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