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仲春时节,踏青赏花正当时,全国春季赏花游进入旺季。今年,哪儿的花开得好?哪儿的赏花方式与众不同?经济之声特别报道《春光正好 去踏青》,2日推出:赏花经济全面爆发,融合业态带动消费增长。
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樱桃花曾让古人赞叹不已,而它的近亲樱花则在现代有很高的人气。眼下,贵州贵安新区樱花园内近70万株樱花正在盛放,连片的粉白花海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游客穿行其间拍照打卡,构成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动人景象。根据园区统计,自3月21日樱花进入盛花期以来,园区已经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说到樱花,我国有北京玉渊潭、武汉大学、昆明圆通山等传统赏樱胜地,而近年来,上海、杭州、成都等地也都在打造樱花园、樱花一条街等,并且已经初具规模。以樱花为媒,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赏花经济模式。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除了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也都是专属春天的颜色。西藏林芝已经进入一年一度的桃花季,巴宜区嘎拉村的桃花源景区里,桃花灼灼,春意盎然,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拍照。桃树虽然常见,但实际上它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不耐旱也不耐涝,有时候一场大雨就能让整片桃园全军覆没。正因如此,树龄较大的桃树很少见,而嘎拉村的野生桃树最老的已经生长了700多年。古老的桃树、漫山遍野的桃花,是大自然的恩赐,也带给当地丰厚的经济回报。去年全村门票收入336万元,每家每户都拿到了分红。
一名村民表示:“野生桃树变成我们的一个收入来源,感谢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我们嘎拉景区看美丽的景色。”
这个春天,赏花经济正在全国全面爆发。河南洛阳的牡丹、安徽砀山的梨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伴随着花香鸟鸣,人们共赴浪漫之约。某旅行社华北区域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大地说,赏花游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
赵大地表示:“赏花游比往年上涨了30%-40%的客户预定量。有两个年龄阶段,一个年龄段是20-35岁,他们会以小包团以及半自助的形式参与赏花团;另一个人群是集中在50岁以上的退休人群,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这些一站式打包的旅游行程。”
与以往的餐饮住宿、打卡拍照卖门票不同,今年赏花经济业态有不少融合创新。同样是赏桃花,在四川北川永昌镇,游客还可以品尝特色桃花蒸笼宴,把桃花从视觉享受延伸到舌尖。
一名游客说:“我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么有创意的桃花宴,虽然都是一些家常菜,但是嵌入了淡淡的桃花香味,这个味道真的是很巴适。 ”
在北京万寿寺,素净的玉兰花在红墙古建映衬下韵味十足,赏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以寺内玉兰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10款玉兰花系列文创上架两天,销售额就突破了20万元。花、古建,还有景区内的小猫都成为文创设计的灵感源泉。经常有游客拿着喜欢的文创去寻找对应的风景。
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徐衍伟说:“小猫糖糖也是我们的馆宠,非常可爱,也特别喜欢与人互动。在文创产品上面还有玉兰花的花瓣。我们利用玉兰花研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更好地把博物馆文化和美好的春天带回家。”
在江西峡江县,紫云英集中盛开,为春日乡村增添了靓丽风景。今年,当地推广了以花养地的绿色施肥模式,把紫云英植株作为绿色肥料翻压还田,可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耕地的质量。峡江县罗田镇农艺师陈洋说,这样一来,赏花育肥两相宜。
陈洋进一步说:“紫云英是很好的田间绿肥,能起到固氮作用。种植户在晚稻收割之前种上一季紫云英,既能改善土壤土质,又能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专家表示,赏花经济不仅是文旅消费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随着融合业态、多元场景的不断涌现,赏花经济将持续释放潜力,激活中国的“美丽经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