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号道发现一部遗失手机。”“四号道尾号1123白色单牌车退车。”10平方米不到的蓝白双拼色的执勤房里,几台对讲机传呼声和座机铃声相互交织,珠海边检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宁静刚放下对讲机,手指就已经在座机号码键上飞速跳动,“手机找到了!”扣下话筒,她迈步出门,走入了车流中。
5月1日,“五一”黄金周第一天,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早便迎来港澳居民“北上”和内地居民“南下”客流车流高峰。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受访者供图
“哔...哔...”“嗡……”24条小客车入境通道一字齐头排列,迎纳着从港澳方向驶来的车流。一盏盏红绿指示灯点缀着差不多两个足球场大的查验场,散布各区域的一抹抹藏青蓝穿梭每个点位,发动机轰鸣声、对讲机沙沙声、机器设备运作的嗡嗡声与他们忙碌的脚步一样从不停歇,而这样的繁忙“作业”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车再多事再多,大家总能配合默契,齐心协力确保车辆顺畅通行。”一阵过堂风袭来,给满头大汗的宁静送来一丝清凉,可转瞬间旁边一辆大客车驶过带来的热浪就卷走了这份“清净”。宁静作为车道队为数不多的女警,一米七身高的她奔走在车流间,动作和其他男警一样迅速干脆。查验场里尾气、灰尘夹杂,各种嘈杂声时刻充斥耳边,可一说到工作环境的苦,宁静却总是笑着说:“心态好了,自然什么都好啦。”
“就知道你们能找到,谢谢啦!”坐在休息椅上的香港居民龚先生起身接过手机,满怀笑容地和宁静道谢,原本“丢手机”的他似乎对这个结果有所“预料”。“对我们警察很放心,上次孙女丢了平板电脑,赶时间就直接打电话让他们先帮忙保管,过了一周小孩闹了才想起过来取。”
“群众的小事便是我们的大事。”“五一”假期首日,许多港澳居民便开着单牌车“北上”购物旅游,高峰时段宁静和同事们一小时验放车辆数量达1500辆次,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兼顾着帮助通关旅客寻找丢失物品、引导老人小孩办理手续等大大小小的事情,经常都错过饭点。
“锦星,这辆大巴我来查,你先吃饭。”作为队里的副队长,宁静在组织协调勤务的同时,也经常会和同事一起分担查车任务。下午7时正是入境车道的高峰期,移民管理警察曾锦星“钻”进车道边上的一个临时执勤室,打开早已“结成块”的盒饭,一边快速“扒拉”着饭菜,一边时刻注意对讲机里的指令。

横琴口岸 受访者供图
临时执勤室除了桌子和椅子,只够站下一个人,外面车道隆隆的轰鸣声不断传来,还夹带着汽车尾气的味道,忙碌一下午的曾锦星却吃得很香、很快。“工作快十年,家里人还没来过珠海,节假日我值班,平常他们上班,总凑不到一块。”2019年从部队转改过来的95后曾锦星,在单位附近租房住,他说:“住近点,过来支援能及时一些。”
5月1日,珠海边检总站查验出入境旅客70.3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78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39%和23%,持续增长的数据凝聚着移民管理警察的智慧与汗水。
“今天已经换了二件背心,知道假期更忙,加上天气闷热潮湿,提前有准备。”部队出身的曾锦星笔挺地站在车流中,行如风静如松,不善言辞的他一笑就会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当问到当兵和当警察有什么区别时,曾锦星很直率地说道:“责任变了,在这里不仅要像部队一样学会团结,还要学会独当一面。”
话音刚落,曾锦星已经迈步往另外一个车道奔跑过去。这时,嘈杂的查验场不同方位的对讲机响起了沙沙的声音:“请各岗位加大引导监管,一鼓作气完成这一波‘消峰’。”一路“直刷刷”的尾灯把偌大的查验场染得泛红,一个个藏蓝劳动者忙碌“闪烁”其中,用坚守诠释着劳动之美。很快,这条车流“长龙”就隐入了珠海情侣路的繁华灯火里。
文|记者 李旭 通讯员 黄红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