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速冻之后,这两天,仿佛又“入冬”了。
“好冷啊!”新的一个工作日,相信大家都在和湿冷天气抗衡。前不久揭阳也有过10℃左右的气温,为什么今天这么冷?气象部门解释说,影响体感温度的要素很多,同样的温度,不同的风力、湿度,都会使体感温度发生变化。同样气温下,湿度越高,体感温度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冷就算了,不要下雨”,湿冷比干冷的体感冷多了。
回顾3月的天气情况,我们感受了“夏天”的暖热,尝试了“昨天着短袖,今天穿棉袄”的跨季式穿衣模式。即将跨入4月,天气将迎来怎样的变化?@广东天气预计,未来一周,天气整体平稳。虽然清明节前仍然有冷空气活动,气温会有少许波动,但回暖的主旋律依然不会变。维持短暂的湿冷天气后,将迎来阳光的回归,气温将快速回升。
揭阳方面,31日,阴雨寒冷天气维持;4月1日白天至2日,大部阴天转多云到晴天,气温逐渐回升。清明假期,以晴好天气为主,但正值春雨季节,偶有降雨可能,请随身携带雨具。具体预报如下:
3月31日(周一),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12℃—17℃;
4月1日(周二),多云间阴天,14℃—21℃;
4月2日(周三),多云间晴,15℃—25℃;
4月3日(周四),晴到多云,16℃—26℃;
4月4日(周五),晴到多云,16℃—27℃;
4月5日(周六),多云,17℃—25℃;
4月6日(周日),阴天间多云,15℃—22℃。

春天的天气像过山车,早晚凉、中午热,气温变化无常。如果过早脱掉冬衣,寒气侵入体内,可能会引发感冒、关节不适,甚至让肠胃受凉。正确的“春捂”不仅可以减少生病的风险,还能帮助身体顺应季节变化,养护阳气。下面,一则“春捂”小贴士送给您:
“春捂”捂哪里?
1. 颈部——寒气的“高速通道”
颈部是寒邪最容易入侵的地方,尤其是风池穴、风府穴等重要穴位。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出现感冒、头晕、肩颈僵硬等问题。建议早春时节戴条围巾或穿高领衣物,让寒风无处可钻!
2.腹部——脾胃最怕凉
俗话说“寒从肚生”,肚脐(神阙穴)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受寒容易导致腹痛、消化不良,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注意腹部保暖。除了穿暖一点,还可以每天喝一袋雷允上雪莲红参姜枣膏,红参温补元气,姜枣驱寒健脾,让你的身体更舒服!
3.膝盖和脚——冷从脚底起
“寒从脚下生”可不是说着玩的,膝盖受凉容易引发关节疼痛,脚部寒冷则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因此,春天别急着脱秋裤,鞋袜也要保暖透气,才能真正做到“春捂”。
“春捂”到底要捂多久?
1.昼夜温差大于8℃时,说明气温不稳定,继续“捂”。
2.连续1-2周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3.如果“捂”后出汗,说明衣服穿多了,应该适量减少。
同时,“春捂”不仅仅是穿衣的问题,饮食调理同样重要。春天适合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比如红枣、韭菜、生姜、香菜、豆豉等,同时避免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文字:吴妍萱
【作者】 吴妍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