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通济河波光粼粼,新砌的混凝土挡墙整齐划一,绿草如茵,河道蜿蜒……家住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蒲圩村的凌大爷驻足河畔,望着焕然一新的通济河感慨道:“堤防结实了,水也变清了,这是造福老百姓的工程,村民几代人的心愿终于成真了!”
干群同心,数十载治水终圆梦
通济河作为太湖流域湖西通胜地区重要的跨区域河道,全长约38公里,其中荣炳段全长约12公里、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承担着区域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
该河段曾是防汛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百姓的生产生活。2024年10月,通济河荣炳段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基本结束,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竣工。
建设过程中,荣炳园区全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创新“政府主导、村级协同”模式,由园区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沿线3个行政村,妥善处理河道设计、占地补偿等诸多矛盾难题。在项目推进时,工程车辆不慎压坏了沿线农作物。园区工作组、村委会干部、工程建设方直面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工程建设方迅速核实受损面积、明确处置方案,得到受损农户的理解和支持。干群同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大局意识,确保项目建设“加速度”。
硬核筑防,灌溉良田促丰收
随着荣炳段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河道疏(拓)浚整治、堤防加固、堤身防渗处理、新改建涵闸及灌排设施等建设项目先后完成。区域防洪治涝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标准,7个排涝泵站装机容量由原来的1815千瓦提升至2262千瓦,排涝能力从18.79m^3/s提升到28.55m^3/s,全面消除堤身渗漏、滑坡、管涌等隐患,有力保障了沿岸1.5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主汛期前,新改建的排涝工程顺利通过通水验收。
沿河在建的堤顶道路、新改建的桥梁和灌溉设施,方便了沿线村庄的交通往来和农业生产灌溉。以往夏管期间,种粮户最怕碰上干旱高温天气,灌溉水源跟不上,眼睁睁看着稻苗蔫下去影响收成。如今,随着6座新建电灌站的完工,改善灌溉面积近1500亩,灌溉保证率达到90%。
涵养“水韵”,幸福河湖润民心
焕然一新的通济河,远不止带来防洪能力和灌溉效率的提高。这条承载着几代人期盼的河流,正在经历从根除“水患”到涵养“水韵”的蝶变,成为滋养一方、惠泽百姓的“幸福河”。
随着工程的全面竣工,一幅人水和谐的宜居图景将在两岸徐徐展开……这份由“治水”带来的生态改善与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正是荣炳园区矢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水生态治理关乎长远发展与民生福祉,非一日一事之功。荣炳园区将继续开展河道的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推进实施高庄引水河生态河道提升等多项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水系,让更多“幸福河湖”润泽百姓生活。(来源:镇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