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如期而至。四海宾朋相聚,共织非遗经纬。

潍坊是风筝的故乡。往事越千年。《韩非子·外储说》所述,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从此,风筝与潍坊结缘,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凝聚着智慧与匠心,传递着自由与梦想。1753年春,潍县县令郑板桥,写下“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字里行间、亦动亦静,潍坊人对风筝的喜爱跃然纸上。

风筝,宛若飞越时空的行者,这一线牵起的不仅是追逐和飞翔的快乐,也是崇文尚德的文化传承。风筝盛会,更是一场人文荟萃的盛会,在这里,有洁白温婉的和平鸽、摇曳多姿的沙燕、可爱灵动的金鱼,也有航母、空间站、航天火箭、港珠澳大桥,等等。古今交错间,风筝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安宁的祝福和祖国强盛的祝愿。潍坊的志愿者们,也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奉献与担当的高尚美德。每一位风筝会的参与者,在追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践行文明,赓续美德,润泽彼此。

本届风筝会,“山东地图”风筝火爆“出圈”。打头的风筝是一幅山东地图,彩带上写着“好客山东欢迎您”,后面每一个串起的风筝则带有城市名字、地图轮廓以及标志性建筑,风筝下面的彩带则是对应城市的宣传语。惟实励新赋能潍坊风筝,制作材料从传统的竹子骨架和塑料物纺布发展到树脂纤维、玻璃钢、碳纤维;绘制技术由手绘等方式拓展到3D的数码打印和激光切割;纹样设计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国潮、国风和国际元素,承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传统技艺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迭代更新,焕发更多魅力。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潍坊风筝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通过一根根风筝银线,不断向全世界发出诚致邀约。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在春日里与潍坊风筝来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他们在参与风筝制作、放飞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非遗,增进友谊与共识。本次风筝会专门推出“和平之鸢铭记历史”国际风筝运动员和平交流活动,国际风筝运动员参观博物馆,了解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的历史,传递和平理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针对风筝会期间客流量激增、服务需求多样的特点,潍坊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从引导观众入场到维持现场秩序,再到提供周到服务,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保障每一场活动圆满顺利进行。同时,推出特色旅游路线,让八方来客欢愉休闲的同时,到处看一看、转一转,切身感受到潍坊的自信图强和文化底蕴,成为推介潍坊之美、促进交流合作的桥梁,让更多人喜欢潍坊、亲近潍坊、热爱潍坊,期待与更好潍坊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