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阮班明、邱晓旭)15000平米的厂房内,轰鸣声伴着酒香,生产酒的却是一些“机器人”,现场仅有18名巡场人员;
5根机械手臂来回腾挪,根据温度、蒸汽自动装甑,让蒸汽与酒醅充分接触,比得上40名工人;
透过1块智能大屏,不仅能实时显示影像监控,也可全流程查看2158个地缸的温度、湿度……
3月28日,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四期项目正式投产。4月9日,记者走进该项目,揭秘“机器人”如何酿出百年好酒。

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 杨东 摄
机器人酿酒 5个机械臂抵得上40名老师傅
机器轰鸣,酒香扑鼻……占地15000平米的酿酒车间,只看到少数几名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自动泡粮蒸酿系统、自动加曲配糟系统、立体恒温发酵系统等。
“5个机械臂,抵得上40个老师傅。”该公司技术部部长刘忠军指着机械臂,解密机器人如何装甑。
装甑是白酒蒸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把发酵好的酒醅装到蒸锅后,用工具不停地翻炒,技术含量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出酒率和酒的品质。
古法酿酒时,专业师傅要念口诀“轻撒匀铺、见潮上甑”,最大限度降低酒香物质的挥发损失。然而,即便如此,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那么,机器人如何练好装甑技艺?

机械臂可完全模拟老师傅的手法。 杨东 摄
刘忠军介绍,通过3D运动轨迹编程,让机械臂可完全模拟老师傅的手法,装甑均匀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并且,机器人会根据准确的温度、蒸汽来选择时机。有了机器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肩挑背扛、弯腰弓背、负重生产、体力劳动” 到全程机械化操作,实现人均年产原酒12.5吨到100吨转变,人均产酒提高8倍,整体生产效率提高3倍。
据介绍,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是“国内首个清香型白酒3.0智能化酿造中心”,占地90亩,总投资5亿元,将新增10000吨原酒产能、2万吨原酒储能。
智慧大脑上阵 全流程监管酿好酒
在智能化酿造中心,有多个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工作人通过大屏幕,就可实施查看生产的全过程,以及温度、湿度等指标。
刘忠军说,这些控制中心就像“智慧大脑”。
智能化酿造中心自主的开发“石花慧酿云”白酒酿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搭载自主创新的六大系统:自动泡粮蒸酿系统,自动加曲配糟系统,立体恒温发酵系统,机器人自动装甑系统,自动测度摘酒系统,AGV无人运转系统。

机械化生产。 杨东 摄
“全流程管理,保证酿酒的每个细节都可追溯。”刘忠军介绍,该技术团队还攻克了清洁化生产的难题。原料全程不落地,丢糟通过密闭管道直接转运,车间的PM2.5比很多办公室都低。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已申报37项专利,还有24项创新正在申报中。
非遗技艺+数字化 “智慧酿造”保量更保质
非遗技艺在古法酿造中,地缸发酵是关键一环,假若火候不对,酒味就会大变。
那么,如何保质?记者走进霸王醉酿造车间看到,车间内设置了“酿造车间物联网管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监控录像,还可查看土壤温度、湿度,地缸温度、湿度以及各个传感器的情况。

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内容。 通讯员 供图
“地缸需要挖地存放,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高。恒温发酵槽设在地上,可组合增加,方便操作。”刘忠军说,1200个恒温发酵槽能抵近万个地缸,而且不需要人工维护,全部自动化清洁。
非遗技艺数字化,将传统非遗酿造技艺变为15道工序、57个环节和198项工艺标准,精确量化到酿造过程的每个环节。
经测算,石花酒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整体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均年产原酒由12.5吨升至100吨,节能减排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