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巨轮泊岸奏响丝路强音——太重码头书写“一带一路”硬核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9 06:35:00    

初夏的渤海湾畔,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6月的清晨,晨曦微露,太重码头已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15万吨级外贸轮“丝路号”稳稳靠泊在5万吨级泊位,3台门机正舒展钢铁臂膀,将70吨重的矿用平地机精准吊装至运输车上。轮胎与地面摩擦的轰鸣声、机械臂运转的嗡鸣声、船员的指挥哨声交织在一起,在黄海岸边奏响一曲激昂的奋斗乐章。

70吨“巨无霸”的跨洋之旅

“注意吊臂角度,保持水平!”码头作业区,项目经理李建国举着对讲机,目光紧紧盯着正在空中悬停的庞然大物。这台长12米、宽4.5米的矿用推土机,是此次1600吨工程设备中最“重量级”的存在。作为太重码头承接的首个某中东国家订单,这批设备将用于当地油气田开发,每一台都关乎“一带一路”沿线能源项目的建设进度。

“异形件占比超过60%,最重件70吨,这在码头运营史上都属罕见。”技术部主管王磊指着图纸介绍,传统吊卸工艺面对超宽超高设备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团队连夜研讨出“双机抬吊+柔性索具”的创新方案。当第一台平地机如羽毛般轻盈落稳在特制平板车上时,现场响起一片掌声,来自该国的监装工程师穆罕默德竖起了大拇指。

在灯火通明的调度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勾勒出作业全景:4个5万吨级泊位同时作业,3条重载滑道如动脉般输送货物,700吨级大件吊装泊位更似定海神针,让巨型设备装卸如穿针引线般精准。这套由太重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将原本预计72小时的作业周期压缩至48小时,创造了同类货物装卸的新纪录。

码头蝶变背后的“中国智慧”

走进码头维修车间,技师张师傅正在调试一台崭新的智能门机控制器。“别小看这个巴掌大的模块,能让装卸效率提升30%。”自开年以来,太重滨海公司投入2000万元升级硬件设施,不仅新增两台智能门机,更对全港区5G网络进行全覆盖改造。如今在中控室,操作员通过VR眼镜就能远程操控码头设备,误差不超过2厘米。

硬件升级的同时,管理创新同样亮眼。公司推行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系统,让每一件货物从卸船到装车都有专属“数字身份证”。在堆场入口,AI识别系统仅用3秒钟就能完成集装箱信息核验,较人工操作提速10倍。“现在客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货物位置,像网购一样方便。”市场部经理陈琳展示着新上线的服务平台,上面清晰记录着自年初以来新增的9家国际客户合作数据。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截至6月中旬,码头吞吐量同比飙升51%,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占比达68%。在刚刚结束的中东国际物流展上,太重滨海的智能港口解决方案吸引了12个国家客商驻足,沙特某能源集团当场签下3年战略合作协议。

从渤海湾到世界港的跃迁

暮色四合,最后一台自卸车驶离堆场时,李建国的手机收到穆罕默德发来的视频——在万里之外的阿拉伯半岛,首批抵达的推土机正轰鸣着驶入油田工地。“这只是开始。”他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眼中闪烁着光芒。

根据规划,太重滨海公司正筹划建设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配套建设智能仓储中心。届时,码头年吞吐量将突破800万吨,成为连接东北亚与中东、非洲的重要物流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之际,这座年轻的码头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从首次承接国际订单到跻身区域枢纽港,太重人用1800多个日夜诠释着“中国速度”与“中国担当”。记者 张秀丽

短评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物流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太重码头用一组亮眼数据给出中国答案:51%的吞吐量增长、68%的“一带一路”货物占比、10家新增国际客户……太重集团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思维,让中国制造不仅“走出去”,更“走进去”“走上去”,用科技赋能的硬核实力证明:唯有将创新基因注入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在国际物流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开放担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核。从渤海湾畔到阿拉伯半岛,太重码头的设备运输轨迹,勾勒出“一带一路”的壮美弧线,既追求商业价值又注重社会效益的发展理念,展现了太重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来源:太原日报

相关文章

2025-08-18 20:48:00 东营边检站顺利保障东营港一突堤通用泊位实现外贸首航

8月16日,在东营边检站执勤民警监护下,由澳大利亚出发,运载8.8万吨铝矾土的“天秤座”轮经过13天海上航渡,顺利靠泊东营港一突堤10万吨级通用泊位,标志着东营港通用码头泊位顺利实现外贸首航。据了解,此次靠泊的东营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位于东营港一突堤西南侧,总投资13.9亿元,于7月15日顺利通过省

2025-08-18 20:48:00
2025-08-17 07:09:00 吉林松原延伸新能源产业链

经济日报长春8月16日讯(记者马洪超)近年来,吉林省松原市积极发挥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将新能源确立为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全力构建“源网荷储+装备制造+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松原市新能源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1亿元,预计“十四五”末,累计拉动相关产业投资超千亿元。松原市清洁

2025-08-17 07:09:00
2025-07-24 10:08:00 今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海南自贸港建设迈向新起点

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5年多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相继推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全岛封关

2025-07-24 10:08:00
2025-07-22 12:29:00 华新水泥A股涨停,H股跌10%!雅下水电工程催生冰火两重天,华新水泥西藏第二大水泥供应商,熟料产能356.5万吨

7月22日消息,今日资本市场出现罕见一幕:华新水泥(600801)A股(600801)早间强势封于涨停板,报15.85元;而华新水泥H股(06655)则大幅回吐,盘中一度跌超15%下探至15.76港元,截至午间收盘,跌11.18%,报16.52港元。港股回吐或源于昨日暴涨。7月21日,受总投资1.2

2025-07-22 12:29:00
2025-07-21 17:15:00 半年,1.79亿吨!黄骅港货物吞吐量何以越来越高?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代晴 通讯员 杨永盛)晒晒半年成绩单,沧州黄骅港的答卷很亮眼!1至6月份,直接干出1.79亿吨货物吞吐量,创历史新高。1.79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货物全部换作卡车运输,需要600万辆重型卡车才能运完。好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2024年,黄骅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55

2025-07-21 17:15:00
2025-06-29 07:07:00 前5月辽宁“北粮南运”3977万吨,同比增长超四成!

6月27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北粮南运”大通道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月至5月,全省完成北粮南运3977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港口粮食下水3122.1万吨,铁路粮食入关854.9万吨,持续提升了东北地区粮食运输大通道

2025-06-29 07:07:00
2025-06-29 06:35:00 巨轮泊岸奏响丝路强音——太重码头书写“一带一路”硬核答卷

初夏的渤海湾畔,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6月的清晨,晨曦微露,太重码头已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15万吨级外贸轮“丝路号”稳稳靠泊在5万吨级泊位,3台门机正舒展钢铁臂膀,将70吨重的矿用平地机精准吊装至运输车上。轮胎与地面摩擦的轰鸣声、机械臂运转的嗡鸣声、船员的指挥哨声交织在一起,在黄海岸边奏响

2025-06-29 06:35:00
2025-06-10 18:05:00 香港完成单次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加注

今天(10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在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一次性为大型集装箱船加注4300吨液化天然气,这是香港地区单次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对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际社会对船舶减排要求趋严,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绿色、环保、节

2025-06-10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