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三智一体”助推生态治理现代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9:56:00    

陈安琪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生态治理进行战略谋划。当前,湖南生态治理存在跨部门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应用在基层缺失、缺乏有效促进社会共治的智能手段等短板,制约了治理效能的提升。亟须借助“三智一体”(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的广泛应用,推动生态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提升智能感知能力,构建全域监测网络。一是多技术配合,打造“天空地”立体监测网,解决传统环境监测“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可由卫星负责大范围扫描、无人机盯紧重点区域、地面传感器精准定位污染源,三者配合实现“无死角”监控。并且所有设备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避免设备之间“语言不通”“数据打架”。二是以“区块链+考核激励”等智能化方式破解各地区、部门间环境监测数据共享这个“老大难”问题。比如打造一本像“公共账本”的“湘江链”平台,各部门把监测数据加密后上传到区块链,再通过12种权限设置实现安全流转。这样一来,A市的水质数据和B市的排污数据可以快速匹配,让跨界污染溯源从过去15天缩短到42小时。更关键的是,平台给每个部门算“数据贡献分”,谁共享的数据多、质量高,政绩考核就加分,有利于打破“捂着数据不放手”的旧观念。未来,可通过给环境监测数据“上户口”,明确数据权属和交易规则,进一步激发各地区、部门“主动交数据、用好数据”的热情。三是在智能化监测设备布局中,既要保证监测精准,又要考虑成本控制。以江苏省化工园区为例,园区将监测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分别以50米、200米、500米的间隔安装5G智能监测设备。这种“分区分级”布局方式,能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泄漏的定位误差缩小到3米以内。同时设备内置智能算法,可自动识别污染高峰时段并动态调整监测频率,既高效又省电。

深化智能分析应用,破解基层技术瓶颈。一是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模型“分层支持”体系,确保基层环境监测精度。基层的环境问题往往分散且复杂,通用的智能监测模型难以精准。广东省的“三级模型”提供了可行方案——国家级平台研发通用大模型,省级部门开发针对特定污染的专用模型,基层则利用简化技术,使上级模型适配本地需求——这种方案能让基层监测设备的运行速度提升5倍、存储空间节省80%。二是智能工具的设计不能光追求“高大上”,还得让基层监测人员用得上、用得好。比如安徽的“环管通”App能成功,就靠三个“实招”:操作简单,像用手机一样能语音指挥、手势控制;功能灵活,水质分析、污染溯源这些模块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按需组合;数据录入方便,巡查员手写的记录直接拍照就能转成电子台账。这个App开发时,开发团队先到监测站蹲点听意见,做出简易版试用,再根据反馈快速改进,体现了“基层需要什么,工具就升级什么”、技术真正服务于监测实战的理念。三是同步改革管理方式和考核机制,让智能化技术在基层环境监测中真正落地生根。比如黑龙江省借助AR技术,让专家远程指导现场监测人员,同时简化数据上报流程,要求干部必须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操作考核。这套“技术+流程+考核”的组合拳,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设备买了不会用、数据传了没人管”的问题。

完善智能决策机制,凝聚多元治理合力。一是综合利用多种智能技术,让智能决策系统像“会思考的大脑”一样可实现动态优化。比如重庆的智能治水系统通过三个步骤实现自我升级:第一步,用“虚拟镜像”技术实时模拟河道水质变化;第二步,在数字模型中演练不同治污方案及其成效;第三步,根据每次处置结果自动调整策略。这种“边干边学”的智能决策机制,能让生态治理系统在面对突发污染时更快找到最优解。二是建立智能化激励管理系统,让更多人主动参与环保。比如用智能电表监测家庭节电量、用垃圾分类传感器记录垃圾回收量,这些数据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绿碳积分”,积分不仅能兑换超市优惠券、抵扣水电费,还能进入碳交易市场兑换现金。三是以智能化手段缩小城乡环境治理差距。比如北京“接诉即办”系统可依托智能技术分析城乡群众的环保投诉内容,并平等处理不同区域的诉求,避免出现“重城市、轻农村”倾向。未来,可在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决策平台中引入生态脆弱性、经济发展水平等参数,为农村地区分配更多监测资源,根据区域特点动态调整污染治理优先级,推动实现城乡环境问题的公平治理。

(作者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监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相关文章

2025-05-24 09:56:00 以“三智一体”助推生态治理现代化

陈安琪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生态治理进行战略谋划。当前,湖南生态治理存在跨部门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应用在基层缺失、缺乏有效促进社会共治的智能手段等短板,制约了治理效能的提升。亟须借助“三智一体”(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

2025-05-24 09:56:00
2025-05-23 16:35:00 谋发展 抓项目 开新局丨G331白山段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眼下,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G331)白山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施工方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为我市道路交通顺畅和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白山市2024年国道丹阿公路二道砬子至锦江路面改造工程全长383.2公里,总投资10.7亿元。市交通运输局承担路面改造等建设任务。国道丹阿公路横山

2025-05-23 16:35:00
2025-05-23 14:55:00 “广东造”多个“全球首款”见“家乡父老”

5月22日,全球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展会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旗舰级年度盛会: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华为、商汤、阿里巴巴等AI领军企业和人工智能终端代表企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为全球产业界呈现一场“技术+产品+场景+生态”的全景盛宴。

2025-05-23 14:55:00
2025-05-23 13:25:00 米东区哈熊沟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238平方公里打造“天山会客厅”

哈熊沟天山龙脊旅游度假区项目鸟瞰图。(新疆天山龙脊文旅投资有限公司供图)新疆网讯(记者贾梦妍)5月22日,记者从米东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总规划面积238.61平方公里的哈熊沟天山龙脊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全力推进。该项目涵盖峡门子、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哈熊沟景区,核心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以政企合

2025-05-23 13:25:00
2025-05-23 11:47:00 蒙观察 | 2025年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下达 呼和浩特市获支持资金2360.9万元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下达2025年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呼和浩特市获得支持资金2360.9万元。其中,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236项、金额1743.8万元,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项目24项、金额617.1万元。上述两类项目的支持数量和支持金额均居内蒙古首位。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

2025-05-23 11:47:00
2025-05-23 09:15:00 中国团队攻克钙钛矿规模化生产技术难题

我国企业和高校创新团队提出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的涂层革新技术,实现了平米级钙钛矿组件的稳定批量生产,推动钙钛矿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22日,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图为创新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中。(陈丽萍 摄)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杭州纤纳光电首席技术官颜步一介绍,钙钛矿太阳

2025-05-23 09:15:00
2025-05-22 22:31:00 “好用的AI”集中亮相第21届文博会,“科技+文化”激活澎湃动力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 AI大模型激发创作灵感,生成3D模型和个人专属“大师画”;文化出海“新三样”出圈出彩,以中国的文化自信引发全球共鸣……5月22日至26日,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办。腾讯以“好用的AI,让中国故事被

2025-05-22 22:31:00
2025-05-22 19:09:00 TCL 与阿里云达成全栈 AI 战略合作,打造垂直领域专业大模型

5 月 22 日消息,5 月 21 日,TCL 与阿里云宣布达成全栈 AI 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基于阿里云“云 + AI”核心能力,共同打造垂直领域专业大模型。 图源阿里云公众号,下同在研发提效方面,TCL 和阿里云将基于 Qwen3、Qwen-VL、QwQ 等模型持续迭

2025-05-22 1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