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不胜收的春光中,一场场马拉松比赛落下帷幕。与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无锡将马拉松赛事与购房补贴捆绑的政策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无锡市住建局和体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体育赛事促进住房消费的通知》中提到凡是参与无锡马拉松赛事的选手凭参赛证明购买无锡市新建商品住房,可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8万元。这项“体育+地产”的跨界引流看似创新,实则折射出城市在人口与产业双重压力下的路径思考。如何将赛事“流量”沉淀为城市“留量”,如何让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认同,成为新时期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跨界引流”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效果可能需综合考量多重变量。马拉松购房补贴的本质,是以短期流量刺激对冲楼市下行压力。无锡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已超过20个月,已超过18个月警戒线,去化压力明显增加。购房补贴政策虽能在短期内制造楼市“小阳春”,但仅靠“撒钱式”的引流易提前透支购房需求,减弱政策边际效应。当各城市争相推出购房送户口、降首付等政策,这种“补贴竞赛”易使其陷入用短期数据粉饰发展困境的怪圈。
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靠“流量”,更要靠“增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能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能。苏州工业园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吸引高端人才,实现“以产聚人、以人兴城”;合肥押注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十年磨剑终成“最牛风投城市”;深圳培育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的创新雨林。将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硬核赛道”,才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流量变现”要算的是“综合账”,城市活力来自产业活力、公共服务与人文温度的乘积。武汉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破解现实痛点,让高校毕业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近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96.8万人,其中62%进入光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武汉青年人才之家”遍布江城,为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和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公共服务配套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是提升城市黏性的关键。
城市发展犹如马拉松,既考验开局发力的节奏,更注重全程配速的科学性。把赛事带来的关注度转化为城市发展机遇,把“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密码,用战略定力培育内生动力,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让每一份关注都沉淀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增量。毕竟,留住人的不仅仅是财政补贴,更是能让梦想生根的产业沃土与宜居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苏江玥(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