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1日讯俺叫刘本贵,生在黄山庄,长在黄山庄。过去提起俺村,仨字:穷、破、堵。现如今,还是仨字:美、富、亮!这翻天覆地的事儿,得从那个“县法院来的后生”第一书记吴华伟说起。
党的政策“挂”在墙头,也“烙”在心头
以前开会得去大队部,灯泡昏得跟煤油灯似的。小吴书记来了之后,把课堂搬到俺家炕头、地垄沟。12 回“院落学堂”,他扯着嗓子讲,俺端着饭碗听,听着听着就明白了:原来种地也能“抱政策大腿”。为进一步提振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积极协调“娘家”法院,把党建活动室墙刷得雪白,更换崭新实木办公桌椅和铁皮资料柜,理论学习、会议记录、党员管理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还打造一流党建阵地,整了个“红色读书角”。小孙子一放学就钻进去,比看抖音还上瘾。
支部成了“主心骨”,老少都服气
小吴书记挨家串,286 户一户没拉。谁家有啥“闹心事”,他小本本记得满满的。村“两委”原先老气横秋,他拽着老书记夜谈十几次,定出个“强身计划”。如今开会像模像样,红黄榜一张贴,先进的红光满面,后进的臊得慌,干事儿都比着干,谁都不愿意落后!
坡地长出“金疙瘩”,钱包鼓了
俺村山多地碎,种一瓢收半瓢。小吴书记把百十亩“挂画地”连成片,领着种生姜、芋头。往年怕滞销,如今支部兜底,签协议按手印,亩产多卖一千块!他还弄了 1.2 亩“示范田”种丹参,带着干部党员一起流汗,俺们看了心里都服气:小吴书记真下地,不是来摆花架子。
矛盾少了,笑声多了
过去邻里拌嘴能闹半年。小吴书记划网格、选巷长、片长,小矛盾不出胡同,大矛盾不出村。他还亲自组织两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敲锣打鼓送奖状,俺老伴儿把奖状贴堂屋,来客就显摆。积极协调乡建、土地所等部门对俺村三处危房进行了翻盖,村规民约刷上大白墙,谁好谁赖,一目了然。
路灯一亮,心窝就暖
最让俺欢喜的是那 50 盏太阳能灯。以前晚上串门,得打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如今灯火通明,老伴跳起广场舞,小娃们追着灯光跑。困扰村民多年的排水沟也修了,再也不怕雨天趟泥河。每逢过节法院领导还送来米面油,二十八户困难户提着回家,一路都咧着嘴。
他的老父亲,俺们的眼泪
小吴书记父亲病重,他三次请假又赶回村里。老人临走留下话:“别惦记家,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出殡那天,俺们都哭了,心里念叨:这孩子把孝心给了俺黄山庄。
村口立了“大石头”,乡愁有了根
最热闹的是上个月,小吴书记招呼年轻人,把村口那块天然巨石当成“村名片”。铁锤、钢钎、打磨机,叮叮当当三天三夜,“黄山庄村”四个朱红大字蹦出来,阳光一照,亮得晃眼。从此,远客进村先拍照,在外打工的娃回村先摸一摸,说摸着石头就像摸到娘的手。
如今,俺站在大石头前,路灯亮堂堂,生姜地绿油油,广场歌声飘。谁再问俺村啥样,俺就指着石头笑:黄山庄村,有盼头!小吴书记把初心写在这片山,俺们的日子也跟着石头一样——稳当、亮堂!(通讯员 吴华伟)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18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