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来头、有深意,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历程非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54:00    

央视网消息: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所走过的月球探测之路。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绕”:中国探月工程起点

石头做的国旗、月球的挖土工具、月球摄影师、月球正反面的月壤首次同框……这些记录中国探月工程成就的实物,从4月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秘了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

吴伟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立项之初就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当时,印度和日本都在推进他们的探月任务。同台竞技,如何第一次就确保成功?他们当时的压力也很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压力很大,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采用最快的速度能够把我们的嫦娥一号送到月球附近去,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它不辱使命,迈出了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在绕月探测之后,它在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记录。

吴伟仁介绍,嫦娥二号完成这些任务以后,嫦娥二号现在绕着太阳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转的人造行星。预计嫦娥二号2028年左右能够返回到地球附近,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还能够见面,能够探测到它的信号。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落”:月球“天河基地”诞生

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之后,下一步,中国航天就要准备去落月探测了,这就是探月三步走的第二步——“落”。2013年和2019年,我国分别成功实现了月球正面着陆和月球背面着陆。说到这里时,吴伟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的小细节。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有了月面着陆的经验,中国航天人决定尝试月背探索。2018年底,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它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这是月球上唯二的两个“基地”之一。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在月球上有两个基地。一个是阿波罗十一(号)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迈上月球的那个地方,叫“静海基地”,这是国际上命名的叫月球“基地”,后面就不再用“基地”命名了。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过后,破例又给我们命名月球“基地”,我们叫“天河基地”。

吴伟仁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 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回”:中国人取得第一份月球样品

“绕”和“落”都已经实现,接下来,探月工程来到了更复杂的第三步——“回”。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带回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样品。这两项任务非常复杂,吴伟仁介绍,这两次任务对未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意义很大。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它们都由四个航天器组成,从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

吴伟仁介绍,实际上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本不必要做得这么复杂,设计成这样其实另有深意。

吴伟仁介绍,当时,想利用嫦娥五号来验证我们后续载人登月技术,载人登月就是在轨道上交会对接。人下去探测,探测完过后月面起飞,起飞过后要在轨道上交会对接,人再进入返回器,返回器最后再和轨道器脱离,脱离过后最后返回去,把人送回地球。所以,嫦娥五号的成功,为未来我们载人登月奠定基础,几乎把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验证了一遍。

记者:然后加上嫦娥六号,我们也把它又验证了一遍。

吴伟仁:对的,嫦娥五号四器组成比较复杂,但是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们后续工程成功,以后我们载人登月基本上大体上都验证了。

嫦娥七号2026年将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探测 将寻找水冰存在证据

中国探月工程20年来任务成功率百分之百。目前,探月工程已经进入到四期阶段,下一个任务就是嫦娥七号。它将于2026年去往月球的南极进行探测,为什么选择月球南极?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国,目前都把焦点放在月球的南北极。这是因为月球的南北极和地球类似,都有极昼或极夜现象,这样在南极地区的某些高地会存在连续100多天的光照,有利于人类长期作业。

吴伟仁介绍,这样就对人类探测南极可以长时间在上面作业,长时间在上面能够生存,奠定了一个基础。所以,我们说去找水,月坑里面到底有没有水,如果月坑里有水,那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发现,不得了的成果。

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它将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 嫦娥八号:在月球盖房子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吴伟仁向我们透露了嫦娥八号的重要任务——它将去验证怎么在月球上盖房子。这个房子怎么建?

吴伟仁介绍,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的南极区域着陆。除了要在月球上建立通信系统和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是要验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在月球上盖房子。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未来在月球上可以打电话,可以盖房子。

吴伟仁表示,这些都可以。我们现在已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的机器,就是把太阳能聚集起来过后,把光聚好,聚焦以后,通过光纤一定的距离传输到月亮上去,月壤就可以在强光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1400℃—1500℃的高温。高温就可以把月壤融化,融化过后我们就可以用3D打印,打印出不同规格的大砖小砖,这样不需要地上带水去,不需要地上带什么其他配方、配料去,完全是就地取材。

吴伟仁说,如果能够成功验证月壤来制砖,这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吴伟仁表示,希望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以及更多的国外科学家一起参与我们整个工程的建造。他觉得,未来10年到20年,主要都要以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个为抓手或者为统领,把探月工程推向更高的阶段。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2025-07-04 11:34:0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答政知见

撰文丨董鑫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根据统一安排,自7月7日开始,在中国人

2025-07-04 11:34:00
2025-07-03 09:32:00 牟健为航空航天摄影艺术展开幕

水母网7月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柴向阳 摄影报道)1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烟台籍著名军旅摄影家牟健为航空航天摄影艺术展在烟台所城艺文书院隆重开幕。作者用他独特的空天视角“摄猎”的艺术写照,见证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牟健为是胶东大地养育的优

2025-07-03 09:32:00
2025-07-02 20:16:00 中国超有young:外国人拍中国 = AI 造假?上合国家青年用镜头回应网络质疑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7月1日电(记者 潘一侨 于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各国人民心灵的重要纽带。而有这样一位俄罗斯博主,她用镜头记录下在中国的点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中国,她就是诺娃。从语言学习到博士深造: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诺娃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19年。那一年,

2025-07-02 20:16:00
2025-07-02 10:14:00 外资加码布局!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总部正式落成

2025年6月30日,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总部正式落成。这是今年3月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宣布在中国成立新公司后落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三菱电机工业自动化事业在华经营模式发生变革,以产销研一体化的自主经营,进一步兑现服务中国市场的承诺。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总部落成仪式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

2025-07-02 10:14:00
2025-06-30 22:01:00 特朗普承认:这就是美国对中国干的事

当地时间6月29日,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播出的访谈节目中,反华主播玛丽亚·巴蒂罗莫污蔑中国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和“知识产权偷窃”。特朗普反问:“你觉得我们没对中国做这些事吗?世道就是这样,这是个肮脏的世界。”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22:01:00
2025-06-30 09:00:00 “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惠州

6月26日至27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惠州,深入胜宏科技、利元亨、亿纬锂能等标杆企业,以实地走访形式解码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的产业活力与创新动能。  此次采访团由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等行业媒体,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省级媒体

2025-06-30 09:00:00
2025-06-29 15:28:00 海外华商中国寻机:掘金数字经济 探路出海新品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徐文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华商在中国寻求发展机遇。近日,多位华商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讲述在中国觅商机、学经验、促交流的见闻收获。“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群,拥有丰富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活跃的创新生态和强大的政策支持,是发

2025-06-29 15:28:00
2025-06-28 13:59:00 武汉新增一所军校,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今日成立,十大硬核专业首次面向社会招生

6月28日上午,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成立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军地有关领导和大学全体官兵参加。大学前身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毛泽东、朱德同志亲自决策创立的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90余载办学历程中,大学赓续红军通校血脉,累计向部队输送20余万名信息通信人才。作为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信息支援部队唯一直

2025-06-28 1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