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来头、有深意,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历程非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54:00    

央视网消息: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所走过的月球探测之路。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绕”:中国探月工程起点

石头做的国旗、月球的挖土工具、月球摄影师、月球正反面的月壤首次同框……这些记录中国探月工程成就的实物,从4月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秘了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

吴伟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立项之初就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当时,印度和日本都在推进他们的探月任务。同台竞技,如何第一次就确保成功?他们当时的压力也很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压力很大,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采用最快的速度能够把我们的嫦娥一号送到月球附近去,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它不辱使命,迈出了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在绕月探测之后,它在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记录。

吴伟仁介绍,嫦娥二号完成这些任务以后,嫦娥二号现在绕着太阳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转的人造行星。预计嫦娥二号2028年左右能够返回到地球附近,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还能够见面,能够探测到它的信号。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落”:月球“天河基地”诞生

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之后,下一步,中国航天就要准备去落月探测了,这就是探月三步走的第二步——“落”。2013年和2019年,我国分别成功实现了月球正面着陆和月球背面着陆。说到这里时,吴伟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的小细节。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有了月面着陆的经验,中国航天人决定尝试月背探索。2018年底,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它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这是月球上唯二的两个“基地”之一。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在月球上有两个基地。一个是阿波罗十一(号)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迈上月球的那个地方,叫“静海基地”,这是国际上命名的叫月球“基地”,后面就不再用“基地”命名了。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过后,破例又给我们命名月球“基地”,我们叫“天河基地”。

吴伟仁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 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对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回”:中国人取得第一份月球样品

“绕”和“落”都已经实现,接下来,探月工程来到了更复杂的第三步——“回”。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带回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样品。这两项任务非常复杂,吴伟仁介绍,这两次任务对未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意义很大。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它们都由四个航天器组成,从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

吴伟仁介绍,实际上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本不必要做得这么复杂,设计成这样其实另有深意。

吴伟仁介绍,当时,想利用嫦娥五号来验证我们后续载人登月技术,载人登月就是在轨道上交会对接。人下去探测,探测完过后月面起飞,起飞过后要在轨道上交会对接,人再进入返回器,返回器最后再和轨道器脱离,脱离过后最后返回去,把人送回地球。所以,嫦娥五号的成功,为未来我们载人登月奠定基础,几乎把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验证了一遍。

记者:然后加上嫦娥六号,我们也把它又验证了一遍。

吴伟仁:对的,嫦娥五号四器组成比较复杂,但是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们后续工程成功,以后我们载人登月基本上大体上都验证了。

嫦娥七号2026年将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探测 将寻找水冰存在证据

中国探月工程20年来任务成功率百分之百。目前,探月工程已经进入到四期阶段,下一个任务就是嫦娥七号。它将于2026年去往月球的南极进行探测,为什么选择月球南极?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国,目前都把焦点放在月球的南北极。这是因为月球的南北极和地球类似,都有极昼或极夜现象,这样在南极地区的某些高地会存在连续100多天的光照,有利于人类长期作业。

吴伟仁介绍,这样就对人类探测南极可以长时间在上面作业,长时间在上面能够生存,奠定了一个基础。所以,我们说去找水,月坑里面到底有没有水,如果月坑里有水,那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发现,不得了的成果。

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它将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 嫦娥八号:在月球盖房子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吴伟仁向我们透露了嫦娥八号的重要任务——它将去验证怎么在月球上盖房子。这个房子怎么建?

吴伟仁介绍,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的南极区域着陆。除了要在月球上建立通信系统和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是要验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在月球上盖房子。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未来在月球上可以打电话,可以盖房子。

吴伟仁表示,这些都可以。我们现在已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的机器,就是把太阳能聚集起来过后,把光聚好,聚焦以后,通过光纤一定的距离传输到月亮上去,月壤就可以在强光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1400℃—1500℃的高温。高温就可以把月壤融化,融化过后我们就可以用3D打印,打印出不同规格的大砖小砖,这样不需要地上带水去,不需要地上带什么其他配方、配料去,完全是就地取材。

吴伟仁说,如果能够成功验证月壤来制砖,这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吴伟仁表示,希望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以及更多的国外科学家一起参与我们整个工程的建造。他觉得,未来10年到20年,主要都要以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个为抓手或者为统领,把探月工程推向更高的阶段。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2025-04-04 14:03:00 美国对中国加征34%关税,我驻美使馆发声

“中国驻美国使馆”微信公号问: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发布行政令,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加征34%关税。你对此有何评论?答:美方打着“对等”的幌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2025-04-04 14:03:00
2025-04-04 12:56:00 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曼德勒城区联合开展医疗巡诊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马卓言)3日,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联合中国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中国救援力量,在缅甸曼德勒城区联合开展医疗巡诊活动。在曼德勒医科大学附近的安置点,救援队伍派出由16名专科医生组成的巡诊团队,开设了内科、外科、妇儿科等14个诊疗学科,并运用床旁心电图机、

2025-04-04 12:56:00
2025-04-04 09:34:00 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是假期第一天。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大家是墓前祭祀寄托哀思,还是出门踏青赏景,或是宅在家中休息?不管怎样,一定要把消防安全放心上。这份清明安全指南请收好,平安过节有保障~来源: 中国消防

2025-04-04 09:34:00
2025-04-04 09:00:00 【公益】数说福彩 福泽民生

(来源:“中国福彩”微信公众号)

2025-04-04 09:00:00
2025-04-03 21:29:00 春耕图里的“政”能量 ——南川区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小记

【来源:重庆市政协_区县政协】阳春时节,南川的田间地头,樱花、梨花、桃花、油菜花绚丽绽放,农民忙碌着整地、除草、播种、施肥,用辛勤汗水浇灌新年新希望。其间,还有一些农业领头人,他们或走进大棚传技术,或挽起裤脚量田垄,或手持剪刀做示范……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和高质量服务描绘助力春耕生产优美图卷的南川区政

2025-04-03 21:29:00
2025-04-03 18:35:00 新华鲜报|领略中华文化 感悟文明之力——近百名驻华外交官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一片古朴典雅、大气恢弘的建筑群落掩映在青山茂林间——这正是有着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之称的中国国家版本馆。4月2日,应外交部邀请,近百名驻华外交官来到这里参观,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体悟中华文化蕴含的读史明智、知古鉴今的博大精深,感知

2025-04-03 18:35:00
2025-04-03 16:28:00 今日A股超3100只个股下跌!关税政策产生影响,机构称港股或进入盘整阶段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截至4月3日收盘,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40%,创业板指跌1.86%,北证50指数跌0.83%。全市场成交额为11578亿元,较上一日放量1655亿元。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在板块题材上,中韩自贸区、动物疫苗、轨交设备、消费板块涨幅居前,消费电子、同花顺出海50

2025-04-03 16:28:00
2025-04-03 16:24:00 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公布 中西部物流投资势头回升 区域协调发展

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公布:中西部物流投资势头回升,区域协调发展。责任编辑:央视网

2025-04-0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