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日谈·世博与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4:23:00    

“中国红”,这色名好!就这么定了!在那一刻,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名称了。在我看来,色彩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人们一看到“中国馆”,颜色先声夺人就带出它的价值观,它不仅是视觉的,而且与意识建立起了联系,只有“中国红”这个色名,才能匹配如此宏大雄伟的“中国馆”气象。

2009年3月11日,接到世博会中国馆工程部的开会通知,我感到突然。凭经验,我马上想到大概是中国馆建筑的颜色遇到了难题。此时,我已受命带领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世博会项目课题组”在世博园中工作了两年半的时间。

下午一点半开会,我中午就到了工地现场,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眼前场景:四方擎天柱般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托举着49米以上的巨大的向四面延伸的钢构框架与玻璃幕墙的体块,顶边约60米高。那天太阳当空,阳光刺眼,这个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让我至今难忘。我仔细分析着坐落在高台上的巨大的构筑物的形态、结构、材质、光影与颜色显现的关系,同时,也观察着何镜堂院士团队在现场做的几十块红色的挂样,脑子里翻腾着不断发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与解决它们的方案,模糊的形成了几条应对的思路。

会场是彩钢板搭成的简易房,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在指定的位置上坐下。认真听着世博局丁浩副局长、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中国馆项目部姚建平经理和何院士团队倪阳建筑师等人的讲述,主题围绕着中国馆建筑颜色遇到了落地的困难。最后,丁副局长强调:从目前效果看不理想。上海市领导和市民希望中国馆外观尽早完美现身。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了。我凭直觉:难!

任务是接受了,内心却是忐忑的,一回到色彩研究所就立即召集会议。我围绕着现场考察情况作了技术性的分析和判断:像如此大体量且非常态的建筑,采用一个红的颜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用“塑造”的办法。一眨眼两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如何“塑造”?是那些天纠结的事情。研究历史,除了北京故宫、莫斯科红场等建筑,罕见大体量的红色建筑。因为大面积红色用好很难。更不用说中国馆建筑呈上大下小的倒斗形态,自带斗笠型的蔽日功能,处理不当,如此巨大面积的红色,处在亮部的红色会发生或冷或火或粉等色味不正之感;而处在暗部的红色则会呈酱色,甚至发黑。同理,建筑内部是玻璃幕墙构成,顶天立地,建筑墙体、横梁都处在背光处,如果直接用室外的颜色,会使背光处的红色发黑,从而导致空间内部发闷。

转眼到第三周了,经过大数量级的方案比对,发现外立面采用不同色度的4个红色,内部采用3个红色,是最佳的平衡点,多于或者少于这个数都不如这个效果。室外颜色渐变是重点,从上至下,从重至轻,40米处的横梁与“斗拱”处用艳度最高色点缀提神,而四大柱体颜色为中度,如此不同色度的4色形成了有机组合的整体。室内的3种红色是根据它们处在不同位置都调亮了它们的色度,因而使内部空间整体的红色显得通透明快。概念是对了,那么具体的物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被逼急的我放弃了电脑配色软件和色卡排序,重操画刀、油画颜料在画布反复调色,有如古代匠师调合的朱漆,直到在画布浮现定稿的四级色阶的时候,大家认为这组颜色品相对了!外立面颜色靠谱了,内部的色谱也就迎刃而解了。用多色塑造一个红色场域,其实是受来自故宫建筑传统配色营造的启示。故宫里不同的墙、影壁、门、窗、柱、梁、枋、匾额等都是用不同的红色。每种颜色只要处在合适的部位,用色适度得体,就能够显出节律有序,浑然天成之感。反之,如果通体一色,则显得单调僵化。

当我在车间生产线上看到第一批“中国红”建材样品出现时,我已经确信中国馆的“中国红”成功了!记得汇报那天,我把这一组金属喷涂色样交给何院士,他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我想要的颜色!”上海市领导听完汇报,又看了中国馆建筑上挂的实样时,意味深长地说:“这让我明白了所谓的‘中国红’,就是能够组合出最美丽的那一组红色。”

原标题:《十日谈·世博与我 | 宋建明:寻找“中国红”》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王瑜明 题图来源:徐程 摄

来源:作者:宋建明

相关文章

2025-07-28 07:05:00 从鲁迅张爱玲到大湾区文学,许子东解锁现当代文学的“流量密码”

文学教授许子东和他最新个人文集中的《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7月1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的第35届香港书展上,李欧梵与许子东两位知名学者,展开了一场题为“从鲁迅到张爱玲”的对谈,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是许子东的粉丝。鲁迅和张爱玲如何能够穿越百年时光的长河,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焕

2025-07-28 07:05:00
2025-07-27 17:42:00 欧洲头条|大众承压 美加关税拖累“德国制造”

利润骤降近四成、重组成本高企、全球供应链承压——这是大众集团刚刚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所揭示的现实。乍看是一份企业半年报,实则是一块“德国制造”在全球政治经济裂变中的试金石。大众的阵痛,不只是个体车企的挑战,而是整个德国工业在制度压力、地缘摩擦与技术转型三重夹击下的缩影。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业绩回顾

2025-07-27 17:42:00
2025-07-26 21:03:00 好评中国丨数字丝路:让技术跨越国界,用合作书写未来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据近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本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来自全

2025-07-26 21:03:00
2025-07-26 12:03:00 综述|欧洲各界期待欧中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7月24日,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欧洲各界期待欧中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中欧合作成果丰硕50年来,中欧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投资额从几乎为零

2025-07-26 12:03:00
2025-07-25 17:04:00 突发!山西临汾发生地震,多地网友反映震感强烈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25日10时13分在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北纬35.85度,东经111.2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图源:中国地震台网 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中国地震台网”全国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向震中周边359010名用户推送预警信

2025-07-25 17:04:00
2025-07-24 20:36:00 佛山建筑垃圾“变形记”:年处理能力2000万吨,100%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在佛山,它们正经历一场华丽的“重生”!这座城市不仅让建筑垃圾100%获得资源化利用,更打造出一套领先全省的“变废为宝”智慧体系!7月23日佛山市及五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做客《早晨从946出发》节目,介绍佛山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经验做法。政策先行,构建强大“再生引擎”佛山2018年着手

2025-07-24 20:36:00
2025-07-22 12:08:00 “链”出更大朋友圈

“链”出更大朋友圈——第三届链博会超6000项合作开启全球供应链新机遇□ 本报记者 张文礼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5%;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

2025-07-22 12:08:00
2025-07-21 08:57:00 外籍留学生参与“三下乡”,发现徽州古桥之美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安全方向的研究生王乐天,来自非洲津巴布韦。  前段时间,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三下乡”重点团队,与20名师生一起前往潜山、宿松、桐城等地,调研50余座古桥。这是安徽建筑大学首次有外籍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我想去看看中国的桥”  7月初,王乐天主动

2025-07-21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