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籍留学生参与“三下乡”,发现徽州古桥之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8:57:00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安全方向的研究生王乐天,来自非洲津巴布韦。

  前段时间,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三下乡”重点团队,与20名师生一起前往潜山、宿松、桐城等地,调研50余座古桥。这是安徽建筑大学首次有外籍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

团队合影。

  “我想去看看中国的桥”

  7月初,王乐天主动申请参加学校正在筹备的“三下乡”古桥调研活动。

  “他来中国已经7年,中文交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已基本接轨。”周宇介绍,他曾教过王乐天研究生课程,因投缘而成为朋友,“他的家人也都在中国生活,早就把这当成了第二故乡。”

  团队为他准备了合适的大床房,协调了护照更新带来的住宿登记问题,还与当地派出所沟通,让这位外籍生顺利入住。

  “我们去了乡下,有时候和村民聊天,他就在旁边听,一点不违和。”周宇说。

  在安庆桐城调研期间,实践团路过“六尺巷”。

  “我本来准备现场给他解释这个故事,”与王乐天一起参加“三下乡”的学生说,“结果还没等我们开口,他自己说出了‘Tolerance(宽容、容忍)’这个词。”

  同行师生当时都愣了一下。大家没想到他竟然对“六尺巷”的文化内核早有了解。“后来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在网上看到过介绍。”童天麒回忆。

  周宇也对此印象深刻:“他虽然中文不是特别流利,但对一些关键词背后的意义是能把握住的。那一刻我觉得,这种文化交流不需要多复杂的表达,一个词就能沟通。”

  在调研结束后的一次交流会上,当大家围坐在会议室总结各自的实践收获时,老师请王乐天选一首中国歌曲即兴演唱。他毫不犹豫地选了《茉莉花》。

  “那一瞬间,有点惊艳。”周宇说,“想象不到一个1米9、300斤的大块头,唱起这首歌来那么轻柔。”

  一曲《茉莉花》唱罢,台下一片鼓掌声。在同学们眼中,这不仅是一位外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更像是一次默契的“文化回应”。

  “你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在听、在学、在感受。”周宇说。

王乐天和同学们一起在探讨古桥结构。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

  在宿松县普济桥,直到夜幕降临,实践队伍仍未撤离。

  师生们拿着手机补光,测量桥面裂缝、记录结构信息,王乐天也蹲在一旁,屏住呼吸拍下每一块石板。

  “他其实很专业。”周宇说,“我们讨论过石拱桥的拱形是否是抛物线,还是悬链线。他用画图的方式与学弟童天麒交流,尽管语言有障碍,但图纸和桥本身,就是最好的语言。”

  20岁的童天麒来自芜湖,是此次实践团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是研究生,我是本科生,有时候讲不清,我就画图。”

  童天麒说,“最让我惊讶的是,他对很多中国文化很了解,比如烈士陵园,他问‘这是什么地方’,我说是‘hero’,他马上明白。”

  在宿松县一处古桥调研时,实践队钻进桥洞勘查桥体状况。桥面已有局部塌陷,桥下溪水混浊,石墩被泥沙和植物覆盖,一名学生从桥洞中钻出时,小腿已被蚊虫叮出一串包,但仍坚持完成测量。

  周宇回忆,当时一位附近的大姐站在岸边看着他们忙活,随口说了一句:“这桥要是能修修就好了,我们去镇上、孩子回来探亲都方便点!”语速很快,王乐天没完全听懂,便看向身边人询问含义。得知村民所说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举起手机继续拍摄桥体缝隙的细节。

  “他对这个桥特别好奇。”周宇说,“他问我们这桥多老,我告诉他,叫朱家桥,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清朝时一个商人为方便嫁到河对岸的女儿回娘家而建的。”

  王乐天听后没吭声,只是盯着队员写下的笔记,在看到“娘”字时,忽然开口问:“This means……mother?”(这个意思是……妈妈吗?)

  “我们告诉他是的,他又问‘So it’s a bridge……for family?’(所以这是为家人建的桥?)我们说对,他点了点头,眼睛还亮了一下。”

  在周宇看来,王乐天对中国桥梁的兴趣,不止于结构和材料。“我觉得他是把它当作文化去感受了。”

天黑了,他们仍不舍得离开古桥。

  文化和专业的“双重交换”

  在王乐天看来,这场“下乡”并不只是一次实地课程,而是一场文化与经验的交换。

  “桥让我感受到中国的创造力,也让我思考我们国家的桥梁可以学到什么。”他说。

  为此,他每天晚上都写实践日记,记录下中国古桥的结构类型、设计意图与文化寓意。

  “我希望他能从桥里看见文化自信。”周宇说,“反过来,我们中国学生也在与他的互动中重新理解自己的文化。”

  比如在紫来桥调研现场,周宇用手势比划桥梁下部“外挑”的独特结构,并比作“像两个人伸出手,搭在一起”。王乐天听懂后点头称赞,在纸上画下草图。

  “这次活动其实是个多层次的对话平台。”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智鑫表示,“我们在传递专业,也在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双向奔赴,构成了实践的真正价值。”

  从桥出发,抵达未来更多可能性

  实际上,这个实践团队已有5年历史,致力于徽州古桥的文化挖掘、风险评估与修护建议。

  去年夏季皖南暴雨洪灾后,该团队实地“为桥看诊”,给出可行性意见。

  “我们每年都形成一份详实报告。去年交给黄山市住建局,今年多个县区相关负责人还专门嘱托我们整理成册,为保护古桥提供依据。”周宇说。

  如今,学院还开设了《桥梁美学》课程,试图通过工科视角进行美育。“让学生不只是用尺子测桥,也能在一座桥里读到历史与情感。”

  王乐天的参与,也为这个团队注入了新的想象力。他说,将来回国后,希望也能在本国桥梁建设中融入中国的智慧。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

2025-09-03 19:02:00 中国新技术加速落地 无人智能装备亮相阅兵

九三盛大阅兵,新型装备集中亮相。网友在社交媒体纷纷留言,“军迷变军盲,但我好骄傲”“中国军队装备已经多到看不过来”。中国军队装备已经Next Level,其中的新型无人装备引人注目: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

2025-09-03 19:02:00
2025-09-02 23:22:00 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文物展在广西桂林开展

图为3D打印的第21窟北壁西侧菩萨坐像(左)。欧惠兰 摄中新网桂林9月2日电(欧惠兰)9月2日,由桂林博物馆与太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霸府名都——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文物展”在桂林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图为陶俑。欧惠兰 摄本次展览展示了太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丰富的北朝隋唐时期晋阳精品文物遗存,秉承“以

2025-09-02 23:22:00
2025-09-02 11:59:00 “礼遇吉林·光影同行”电影&旅行消费券免费领,攻略全在这儿!

“礼遇吉林·光影同行”吉林省“跟着电影去旅游”惠民消费券活动启动一文汇总全省电影促销费活动指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纪念胜利的时刻,国内电影市场推出的《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等抗战题材影片正在热映,而由长影集团主投主控的影片《生还》已定档9月3日

2025-09-02 11:59:00
2025-09-02 02:17:00 第二十三届制博会沈阳启幕 意向成交额15.8亿元

中新社沈阳9月1日电 (记者 韩宏)以“智能新装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制博会”)9月1日在沈阳启幕。开幕当日现场意向成交额15.8亿元(人民币,下同)。制博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装备制

2025-09-02 02:17:00
2025-09-01 11:34:00 祁连山下是我家丨嘉峪关:用光影让“天下第一雄关”焕新彩

中国甘肃网9月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陈汐)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盛宴,让沉睡的文物在冷光中苏醒,为这座关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8月30日,“笔墨入山河·大家祁连行”活动抵达嘉峪关。在观看灯光秀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家郭运德感慨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希望它能够通过宣传

2025-09-01 11:34:00
2025-09-01 07:38:00 浑源麻家大院守护记:尘封的砖瓦会“说话”

  这是8月21日的傍晚,浑源县城,来自恒岳的风吹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麻家大院的砖雕墀头,在垂花门廊下转了个弯,轻轻拂过程锦瑞手中的青瓷碗。这位自小就钟情文化的中年人站在后院的绣楼上,俯首眼前这片青砖黛瓦:“你听,老宅会说话……”百年老宅:砖缝里的时光密码  在浑源古城的街巷深处,麻家大院自清末民初的

2025-09-01 07:38:00
2025-08-31 15:50:00 从“快闪打卡”到“沉浸守护”:大鹏官湖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南都讯 记者 谢宇野 当海滨旅行的惯性思维还停留在寻找最佳机位、发布一张完美“打卡照”时,深圳大鹏新区的一群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诗与远方”注入一种全新的、更具深度的内涵。近日,在葵涌团工委与广东财经大学的一次校地共建活动中,一种“净滩环保+海洋研学+文化打卡”的三维融合志愿服务模式在官湖沙

2025-08-31 15:50:00
2025-08-31 14:26:00 准备好了!天津进入“上合时刻” 以最美姿态笑迎四方宾客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办。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位于海河畔的总台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报道外景演播室28日正式投入使用,这里已成为展示峰会的一扇窗口。  总台“中国红”4K/8K超高清转播车,也已于8月中旬提前抵达天

2025-08-31 1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