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赋能解锁插秧“新姿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26:00    

“立夏种稻,小满插秧”。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关键期。稻田里,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碰撞,绘就科技兴农新图景。

5月21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搭载多光谱、可见光摄像头的无人机对水稻插秧后田块进行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金彬摄)

育秧是整个水稻生产的关键一环,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水稻产量。

走进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两万亩钵体育秧水稻进入移栽高峰期。与传统的育秧技术相比,钵体育秧技术有“精准播种、无植伤、立苗快”的优势。通过钵苗播种机,种子均匀嵌入特制秧盘,补苗率降低12%,秧苗根系完整、带土移栽,机插效率提升30%,大幅度降低了种植成本。

贵州省三都县大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罗雪梅介绍,水稻钵体育秧技术培育的秧苗健壮整齐、抗逆性强,带土移栽护根保苗,既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又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种植目标。

贵州省三都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敏表示,2025年,三都县将力争水稻单产再增10%,让群众的“钱袋子”和“米袋子”实现双丰收。

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两万亩钵体育秧水稻进入移栽高峰期。新华社记者 吴斯洋 摄

从育苗室到田地间,机械化作业的广泛应用,让插秧作业跑出了“加速度”。

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荷载65公斤的秧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秧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位。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主管薄自伟介绍,现在经实测,每台无人机日均运输量达2000盘,较传统人工挑运效率提升5倍以上。

随着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普及,播种、巡田、植保、运输等农业场景适用低空经济领域,前景广阔。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徐聪告诉记者,无人机吊运秧苗,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推动了农业向“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升级。

5月11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的水稻田内,无人机给插秧机运送秧苗。新华社发(党爱河摄)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记者看到2台插秧机穿梭在岑司大坝水稻种植基地的农田里。随着插秧机前行,秧苗一行行整齐地排列在水田里。村民把水稻秧苗从育秧田里取出并运送至水田的两边,不断补充插秧机所需的秧苗。

贵州省松桃县乌罗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云飞介绍,合作社承接2000余亩水稻种植,全面实行机械化作业。相对于传统插秧方法,每亩地两个劳力一天才能完成,实行机械化作业后,每台插秧机每天可插40余亩,大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插秧机穿梭在农田里。新华社记者 杨焱彬 摄

近年来,松桃乌罗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科技赋能,犁田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一应俱全,实现了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田间干活的人少了,植保无人机、插秧机等机械化设备成为农事“主角”。

贵州省松桃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刘恒介绍,今年成立了28个小组包片开展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水稻集成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两增一调”高产栽培等技术,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助力水稻种植提质增效,稳粮增收。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秧苗一行行整齐地排列在水田里。新华社记者 杨焱彬 摄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孤家子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不同,今年当地农户首次使用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通过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探索水稻种植新路径。

在胜丰家庭农场的千亩稻田里,搭载着前沿科技的覆膜插秧一体机缓缓驶过,覆膜、插秧、同步深施肥等工序一气呵成,整齐排列的稻苗扎根在黑色地膜间,宛如给稻田披上一层科技“外衣”。

在吉林梨树胜丰家庭农场,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正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胜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彦杰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100公顷,引进了机插覆膜技术,可以减药控草,和我们打造绿色稻米的初衷是一致的。”

这项改写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技术,由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发推广。技术人员现场揭秘其“绿色密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董勃汝介绍,水稻覆膜插秧技术是近年来水稻种植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它通过在稻田土壤当中盖一层薄膜,从而提高土壤积温,减少水分的蒸发与散失,进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与此同时,水稻覆膜插秧技术可以减少杂草和抑制病虫害,对于绿色生态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目前推广的这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并且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航拍视角下的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随着农业与科技不断融合、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农业劳动解锁了更多“新姿势”,广袤的田野上孕育着又一年丰收的希望。

5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河嘴村农民开展水稻移栽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宋光旭摄)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2025-05-26 10:26:00 科技赋能解锁插秧“新姿势”

“立夏种稻,小满插秧”。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关键期。稻田里,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碰撞,绘就科技兴农新图景。5月21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搭载多光谱、可见光摄像头的无人机对水稻插秧后田块进行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金彬摄)育秧是整个水稻生

2025-05-26 10:26:00
2025-05-25 18:06:00 连续两晚,袭击规模令人震惊!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据法新社25日报道,乌克兰首都军事管理部门指出,基辅25日凌晨遭遇大规模俄罗斯无人机袭击,并警告可能有导弹袭击。这是基辅连续第二晚遭大规模袭击——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乌空军监测到约250架无人机和14枚弹道导弹来袭,多数以基辅为目标。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25日表示,这次

2025-05-25 18:06:00
2025-05-25 10:12:00 重庆送你独有浪漫夜空!这组数据告诉你无人机灯光秀到底有多火

昨晚数千架无人机点亮夜空“魅力重庆 长安同行”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上空以天为幕、以城为景用九组光影画卷诠释山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庆的“古城门”、绽放的兰花与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编队碰撞出新花样将这座城市的豪迈烟火味与未来梦想揉作漫天闪烁的璀璨星辰用光影拼接出重庆人对家乡的热爱快和小布丁

2025-05-25 10:12:00
2025-05-22 15:13:00 我国钻井技术获“数智”突破 “硬核”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央视网消息:5月21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系统——“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对推动我国能源行业数智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集智能钻机、智能井场、智能决策平台于一体,可为地下近万米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智能工程技术。系统通过井下传感器网络与地面

2025-05-22 15:13:00
2025-05-22 12:32:00 贵州发生两起山体滑坡,救援力量紧急赶赴现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晶5月22日3时许和9时许,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长石镇和果瓦乡庆阳村分别发生一起山体滑坡。长石镇山体滑坡致2人被困,果瓦乡庆阳村山体滑坡也有人员被困。灾情发生后,武警贵州总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上午10时许,武警毕节支队出动60余名官兵,携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等专业设备迅速奔赴一线

2025-05-22 12:32:00
2025-05-22 10:12:00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当地时间2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宣布,新认定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3项。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增至25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新增的3项来自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分别是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

2025-05-22 10:12:00
2025-05-19 15:25:00 【生态文化】@小朋友,贵州环保少儿绘画展开始征稿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引领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拟于2025年全国生态日期间举办“童心绿梦·2025贵州环保少儿绘画展”主题活动,通过少年儿童视角和画笔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展现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童心绿梦·2025

2025-05-19 15:25:00
2025-05-19 09:24:00 男子受困密林 无人机热成像立大功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5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一男子深夜在漳州高新区圆山登山时,意外滑坠在密林迷路受困,好在漳州市曙光救援队和漳州警航多架热成像无人机及时到场支援,受困男子根据无人机的灯光,找到了回家的路。据悉,5月16日21时许,漳州市曙光救援队接到群众求助后,漳州市曙光救援队10名队员

2025-05-19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