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宁(右一)在现场访谈

扫码观看视频
心理健康作为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越来越受到关注,2024年起,5月被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今年5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5月22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人、中级心理治疗师马宁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就心理健康领域如何有效干预调理、考生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家长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等问题进行专题访谈。
活动当天,该访谈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南阳日报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予以同步直播,截至目前,总浏览量近20万人次。
心理健康涵盖五个方面
“三级干预”有效疗愈
“心理健康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虽然看不见,却支撑着一个人的整体状态。它主要涵盖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自我认知、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人心理健康的完整生态系统。”马宁谈道,促进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的幸福感。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市级公立公益性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南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正式成立于2023年11月1日,配备心理治疗师及专职人员40余人,以国家知名专家为依托,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心理健康筛查,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物理治疗。同时,负责接听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截至目前,辅导中心已接待来访6000余人次。
今年3月12日,我市12356热线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听2000余通电话,以亲子关系、婚恋家庭、子女教育、人际关系、精神症状等问题为主。针对这些心理凸显问题,如何进行疗愈,市民朋友或家人遇到这类情况,如何做好自我调整和家庭干预辅导呢?
“我们采用‘三级干预’模式。”马宁介绍,初级干预,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预防性工作,给心灵打“疫苗”。目前,主要围绕孩子厌学、手机成瘾、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增强心理韧性、培养成长型思维等内容举办了80余场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次级干预,针对已出现症状的个体,提供心理咨询、沙盘治疗、物理治疗等。危机干预,对严重心理问题,采取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
在个人及家庭遇到心理困惑时,马宁为大家带来三个非常实用的自助小贴士。情绪急救包,具体做法是“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呼气8秒,可快速平复焦虑;亲子沟通秘诀,使用非暴力沟通公式,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指责,如“你必须要……你一定得……”;“优点轰炸”,每周进行一次家庭会议,家庭成员轮流夸奖对方三个优点,学会相互欣赏,相互鼓励。
“大考”在即
送考生三个“心理锦囊”
高三学子6月7日将迎来高考,我市中招考试也将于6月22日进行,在备考关键时期,考生如何能更好地调整心态,避免焦虑或紧张情绪呢?
马宁送给考生三个“心理锦囊”。
采用“番茄钟”工作法,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人的大脑就像手机一样需要充电,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会焦虑转化,使用蝴蝶拍技术,双手交叉轻拍锁骨下方,像蝴蝶扇动翅膀,配合深呼吸,一般情况下,3分钟就能缓解焦虑,如果不能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调节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活动,缓解深层焦虑;每晚睡觉前,热水泡脚10分钟+听轻音乐,比“数羊”管用。
“有个考生总是失眠,沟通时发现,他睡前经常刷题,这就像睡前进行了剧烈活动,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马宁说,她建议这位考生把复习调至白天,晚上改为整理错题本,加上睡前听舒缓的音乐,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孩子参加高考、中考,家长的心理也不亚于经历一场大考。马宁表示,作为家长,要调整心态做好陪伴助力,包括衣食住行、日常管护等。
“临床中,我们见过太多比考生更焦虑的家长,家长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黄金原则。”马宁说,一是闭嘴原则,把“再不复习就完了”换成“妈妈给你切了水果”,用行动代替唠叨;二是镜像原则,当孩子说“这题太难了”,先回应感受“听起来你被这道题困住了”,再问“需要一起梳理一下吗”;三是留白原则,每天留20分钟“无目的时间”,允许孩子发呆、听音乐等,这是大脑自我修复的关键。
亲子关系培养
避免三个“雷区”
学习之余,日常亲子关系的培养和维护也非常重要。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体现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转变的复合性特征上。马宁表示,家长朋友们要知晓孩子在青春期的这些“成长密码”。
青春期,大脑发育“不同步”,情绪脑(杏仁核)已成熟,但理智脑(前额叶)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所以常常会出现青少年容易“冲动上头”,事后又非常后悔;身份探索“实验期”,他们往往会通过频繁更换发型、爱好,甚至朋友来寻找自我,就像试穿不同衣服一样尝试各种“人格面具”,尝试不同的身份、角色;这个阶段还会出现关系重心“大转移”,同伴的认同感首次超越家庭认同感,家长会突然发现“我的话还不如同学的一个表情包管用”。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WiFi’信号时强时弱,家长要学会‘及时连接’,掌握沟通的‘三把金钥匙’。”马宁在访谈中提出,要学会共情式倾听,把“你怎么又这样”换成“听起来你很沮丧”,像“情绪镜子”一样反射孩子的感受;启发式提问,用“你觉得可以怎么做”代替“你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契约式管理,共同制定手机使用、作息等规则,签字、张贴,并约定奖惩,培养规则意识。
马宁还特别提醒家长朋友,要避免三个教育“雷区”。
不要过度控制,如果家长总是检查孩子的手机、强制孩子补习,会激发“心理逆反”,让孩子感到自主权被剥夺,生活压抑;不要情感勒索,“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这类话语会制造愧疚感,将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表现强行关联,孩子会因此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个“雷区”就是错位比较,如“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不像隔壁小明考满分”,这种比较方式,无视孩子的独特性和成长节奏,会摧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阻碍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心态。
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每个家庭需要共同探索一起学习解答的必修课。学会互相尊重、换位思考、良好沟通,每个家庭都会像阳光一样和睦温暖。高考、中考在即,希望每位学子调整好心态,考出理想的成绩。
全媒体记者 李辉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