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5日讯 (记者 赵雯雯)邻里乡亲间难免有摩擦,生意往来不免有纠纷,如若处理不当生了嫌隙,不仅破坏双方的一团和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临沂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优化资源力量,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大力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搭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流程服务”的解纷机制,实现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做到矛盾纠纷、问题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科技赋能,打破壁垒,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
早上9点,网格员正在村里巡查,看是否有新的矛盾产生,并将发现情况编辑上传平台;同一时间,县里的工作人员正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平台来查看矛盾纠纷事件的办结进度,并根据矛盾内容及时分流,转交不同部门办理。“通过镇、县联动,简单矛盾基本在一周内得以解决,复杂的可能需要两周。”费县探沂镇人民调解员郭娜说。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过去,常常是矛盾升级到不可调解的地步后,通过司法手段来解决。现如今,社会综合治理中心改变了过往群众矛盾激化找法院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发现,及时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锻造“上医”精深功夫呢?临沂综治中心给出的答案是:科技赋能,打破壁垒。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破数据壁垒。网格员“主动出击”。网格员敲门入户,通过每日巡查,重点摸排邻里关系、物业纠纷等民生问题,利用大家事大家议、智慧平台等方式,将简单问题及时化解。线上平台“一网收集”。如费县整合“12345热线”“费县首发”等网上群众诉求渠道,人员全部入驻,打造“集成化”“一站式”群众诉求网上服务平台。
县乡镇联动响应,打破层级壁垒。临沂市加大资源投入,打造“一站式”线上平台,打通县镇两级线上平台部门业务壁垒,实现县、乡、村三级畅通,资源力量线上汇聚同步到位,“分类归口调、分级属地调、难事联合调、要事中心调”的工作机制自此形成。“在社区调解过程中遇到不明确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连线县法院等部门,解疑答惑,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镇某某某介绍道。
多方力量齐入驻,打破制度壁垒。以兰山区综治中心为例,在大厅设置住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消费维权、退役军人权益保护等多个窗口,并集合专业调解组织、律师、心理服务、志愿服务等力量入驻,对群众现场来访反映的问题诉求统一扎口受理,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放大一体化效能,真正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烦心事。
情理融合,多方参与,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
司法手段与矛盾调解究竟有什么区别?费县近期处理的一件矛盾可以生动地回答这个问题。
2022年春,费县新庄镇药农王某与临沂某中药饮片公司、山东某药业公司签订金银花购销协议,约定“现款现货”。随着中药材市场波动,两家药企以“质量争议”“资金周转”为由拖欠货款,至2025年累计欠款本息达829万元。王某手持23份发货单辗转维权无果,最终选择信访。费县访调对接调委会接案后,通过梳理合同、面对面厘账、设身处地讲清利弊、提出折中方案等方式,历经8天的多轮调解,三方达成统一,某药业公司已付清欠款,某中药饮片公司已支付大部分欠款,剩余款项将按约定在今年5月30日前付清。更令人欣喜的是,三方重启合作,签订2026年定向采购协议,曾经的“三角债”困局逆转为“铁三角”供应链。
正像从“三角债”变成“铁三角”,调解矛盾纠纷,表面上看是解决“拖欠的工资何时到账”这些具体的矛盾;本质上,它是建立沟通机制,让矛盾双方在保证自身权益的同时,通过对话修复被利益、误解或情绪击碎的信任,重建未来的情感关系和生活秩序。因此,对于矛盾调解来说,不仅要有法理,更要有人情。

为了增强矛盾调解的专业力量,各区县乡镇也是各出“奇招”。费县主动创新,将县法院先行调解中心整合到县综治中心,全面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能力和水平。“过去,对一些复杂疑难工单,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能力不足或是权限不够,也多次调解,可就是化解不了。现在,通过专业法律人士的讲解,并模拟开庭对结果进行预判,能够降低反映人的心理预期,最终促使达成调解协议。”费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调解中心主任杨洪范介绍道。兰山区则聚焦住建、道路交通、婚姻家庭、消费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建立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024年行业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236件。
在基层,矛盾调解的人情味更加突出。费县综治中心聘用办案经验丰富的退休警察,加入本土志愿组织,兰山区引入具有大厂人事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平邑县铜石镇邀请当地具有一定声望的乡贤……调解队伍的组成愈加丰富,形成“全科医生式”的调解生态,让每份不安都有人倾听,每个问题都有策可解。
完善机制,科学运行,社会治安“全流程防控”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前哨站”与“稳压器”,肩负着矛盾化解与社会治安的双重使命。临沂综治中心以全天候的响应,全领域覆盖、全链条闭环,既做好调节矛盾纠纷时春风化雨的“解铃人”,也做守护安全时雷厉风行的“防火墙”。

以临沂市兰山区综治中心为例,坚持治安防范不放松,五联共治“保稳定”。十户联保,在村社区以10户左右为单位建立“联户联保”单位,每单位推选1名联户长,统筹单位内社会治安防控、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党员联户,村社区的党员联系走访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等重点户,及时登记问题、处理答复、跟进情况;干部联片,镇级包村干部根据全镇治安警情、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等情况,有针对性定期走访;队伍联防,充分发挥公安专业力量、治安巡逻力量、企事业单位防卫力量三支队伍力量的作用;数据联通,以“天网”“雪亮”等信息化平台为载体,联通汇聚金融、交通、电信、外卖、快递等行业数据资源,接入社会监控6万余路,汇聚水、暖、气、小区业主、九小场所等数据400万余条,每天稳定采集数据15万余条,搭建群体聚集、重点人预警等10个技战法模型,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范水平。
为民解忧,靠的不是程式化调解模板,而是因地制宜的智慧、靶向发力的专业,以及“既解法结、更化心结”的为民初心。目前,在临沂市的不懈努力下,全市共建成应用1个市级、14个县级、156个乡级综治中心,构建起以市级中心为“龙头”、县级中心为“骨干”、乡级中心为“底座”的坚实体系,其中全市1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25名调解员荣获国家级表彰。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2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