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 松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举办。本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近年来,文博会上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特色愈发鲜明。6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呈现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AI会展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升级展会服务数智化……透过文博会,我们看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魅力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未来图景。
创新驱动,为文化产业强根基。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科技的应用为文化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有越来越多企业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机器人弹钢琴、秀书法、打咏春拳,看似“跨界”的展示,实则是文化产业生态变革的缩影。当硬核科技日益融入文化生活,拓展文化消费新领域,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资源优势将源源不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变年轻”。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解锁文化基因的密码。日益精进的VR、3D裸眼等技术,让千年非遗走出深山,成为国际市场追捧的文化IP;将故宫文物、敦煌壁画等“带进”文博会,吸引无数观众驻足围观。文博会既是文化产品的大展台,也是一场跨越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文旅大IP和科技企业走到一起,让文化插上数字翅膀,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展现出无限可能。
开放融合,书写交流互鉴新篇章。文博会是文明对话的一扇窗口,助推中国文化企业出海。“文博会搭建的‘数字丝路’正以更立体的方式重构文明对话:65个国家305家海外展商的参展规模,110个国家采购商的交易网络,共同构成文化贸易的双向通道。”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在科技赋能中探索出全新范式。
“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历经21年发展,文博会参展企业从700多家增加到超6000家,展览面积从4.5万平方米扩大至16万平方米,这恰似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站在新起点展望,当文化厚度叠加创新力度,当历史积淀邂逅数字变革,中华文明将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激荡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