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美的集团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彻底清仓小米集团股票,累计套现超18亿元。双方于2014年官宣建立战略合作,自2015年开始交叉持股,后随着业务领域逐渐重叠,互相减持,直至分道扬镳。
“不差钱“的美的清仓小米
3月29日,美的集团(000333.SZ)披露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美的集团清仓了小米集团-W(01810.HK)股票,套现90183.9万元。公告后首个交易日(3月31日),美的集团A股成交金额达54.59亿元,股价报收78.50元/股。
美的集团和小米集团之间的缘份可追溯至约十年前。2015年,美的集团投资入股小米集团,投资成本12.73亿元,后于2020年、2023年分别套现87665.0万元、5918.0万元,加上2024年的这笔,累计套现18.37亿元。考虑到2015年至今小米集团零分红,粗略估计,该项投资约为美的集团带来了5.65亿元的投资收益。
美的集团清仓小米集团股票或许不是简单地为了回笼资金,毕竟美的集团似乎并不差钱。
2024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4090.84亿元、归属净利润385.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7%、14.2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605.1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美的集团2024年现金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35元,现金分红金额达267亿元,较上年度高出近30%,再创历史新高,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近70%,较上年度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自2013年上市以来,美的集团累计分红已超1340亿元。此外,美的集团还计划以自有资金50亿元至100亿元回购股份,其中70%以上将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减持是小米先手
2014年底,美的集团官宣与小米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希望推动双方在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投资发展的深度融合。其后,美的集团和小米集团通过互相持有股权建立合作纽带。
回顾其交叉持股之路,事实上,小米集团先于美的集团做出了减持动作。2015年6月,美的集团以每股22.01元向小米集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5500万股,募资总额12.11亿元,与其对小米集团注入的投资金额接近,股票限售期为36个月,解除限售日为2018年6月26日。
增发后,小米集团新增为美的集团第十大股东,并于2016年三季度增持至8250万股。但过限售期不久,自2019年开始,小米集团就开始减持美的集团股票,截至2019年6月末小米集团已退出美的集团前十大股东行列。
赛道越来越重合,队友变对手?
“合久必分”是历史规律之一,目前,小米集团持续扩大家电产能,美的集团加码汽车零部件。
智能家居方面,2024年,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营业收入为2695.32亿元,同比增长9.41%,占营业收入比重近70%,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与此同时,小米集团的智能家居业务增速明显。2024年,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1亿元,同比增长30.0%,毛利率达到20.3%,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收入和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小米集团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空调产品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空调、冰箱与洗衣机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美的集团的战略方向,研发投入时间超过12年,美的集团选择了蔚来-SW(09866.HK)作为战略合作伙伴。2024年4月,美的集团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而小米集团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起之秀。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对外公告,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
2024年,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328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毛利率为18.5%。2024年第四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0.4%。
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达13.69万辆。小米集团称,2025年将扩充产能,保障交付,全力冲刺小米汽车交付35万台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美的集团通过H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56.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23.99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投入、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等。
2025年3月31日,小米集团也宣布完成港股配售股份,共合计配售8亿股,筹资净额约为425亿港元,为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张和研发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潇湘晨报投资有道记者 李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