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从437.6平方公里到822.30平方公里,这是10年间郑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之变。
从7315.2亿元到14532.1亿元,这是10年间郑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变。
从956.9万到1308.6万,这是10年间郑州常住人口之变。
5月7日,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郑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的通告。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与10年前(2015年)相比,郑州无论是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还是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都扩大了约1倍。郑州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大”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意味着什么?


郑州市10年“长大”一倍,
航空港区增量最大
2024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822.30平方公里,全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1431.65平方公里,与2023年相比,分别扩大25.6平方公里、19.43平方公里。
想要读懂郑州之变意味着什么,需要先理清三个概念: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全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是什么?建成区又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和航空港区两大部分,共同承载城市核心功能。也就是说,郑州中心城区包括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以及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城区面积即上述各区建成区面积之和。
市域建成区面积是指中心城区面积与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建成区面积的总和。
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范围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2015年末,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37.6平方公里,市域建成区面积为675.05平方公里。到了2024年,两个面积分别达到822.30平方公里和1431.65平方公里,前者翻了近1倍,后者翻了1倍多。其中,2018年,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首次“破千”,达到1055.27平方公里。
具体到各区(县、市)看,2024年,郑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最大的是郑州航空港区,其次是郑东新区;县、市当中排第一的是新郑市,其次是巩义市。

除了2024年统计口径变化,荥阳市、中牟县部分区域分别计入郑州高新区和郑州经开区,荥阳和中牟建成区面积出现负增长外,2016年至今,郑州市各区(县、市)建成区面积均稳步增长。
其中,郑州航空港区增量最大,建成区面积由2016年的53.56平方公里来到2024年的140.27平方公里,增加了86.71平方公里。新郑市和巩义市增量均超70平方公里,新密市和登封市紧随其后,增量超60平方公里,显示出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
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的建成区面积增幅最高,相比2016年,三地2024年面积均增加了2倍多,在郑州城镇化率提升方面贡献颇多。
从1431.65到2074.69,
还有哪些空间?
建成区面积增大意味着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意味着产业集聚能力增强、城市活力和承载能力提升,通常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郑州市GDP为7315.2亿元,2024年达14532.1亿元。其中,2018年郑州市GDP迈过1万亿元大关,也正是这一年,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相较前一年增长了224.3平方公里。其增量相当于两个郑东新区,为历年之最。
2015年,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万,2024年为1308.6万,10年增幅达36.8%,增加了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总量。
2015年,郑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69.7%,2024年为81%,城镇化率随着建成区面积稳步提升。
不难看出,建成区面积与GDP、常住人口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密切相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城市建成区规模统计是反映城市建设扩展情况和规划实施情况的重要信息。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对于城市建设、管理和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判断城市发展规模和阶段的重要指标,是判断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数据,反映了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与现代化水平。
郑州市最新公布的市域面积已达1431.65平方公里,而据《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郑州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4.69平方公里以内。
2074.69平方公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十年,郑州还有可能继续“长大”,还有超600公里的发展空间。郑州2074.69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仅次于上海、北京、苏州、成都、广州,高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较高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郑州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也放大了郑州城市的规模优势与区域地位,“意味着郑州的产业承载能力更强,有利于承接更多项目,特别是大型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与此同时,有业内专家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仅有建成区面积的扩大、规模的扩张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城市内涵建设,包括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