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73岁老伯打赏女主播花光退休金,网友:求父母“青少年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03:00    

据广州日报4月15日消息,因直播打赏问题,73岁的陈伯与儿子一家发生激烈矛盾被赶出家门,之后他就在儿子家附近的天桥边搭起窝棚,至今已住了半年。

陈伯儿子小陈表示,父亲自7年前开始沉迷打赏女主播,每个月动辄两三千元,7年来逾10万元。父亲的退休金和两个儿子给他的赡养费几乎都用在这上面了。不过陈伯儿子也意识到,父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需重视心理健康。

据悉,此事并非孤例,有些老人为了成为“榜一大哥榜一大姐”,甚至将毕生积蓄都“打赏”掉;还有的老人沉迷于通过电话或网络购买保健品,买得堆满整个房间,不少商品甚至都没有拆封,此外尚有更多的老人沉迷玩手机。

此前,一则消息冲上热搜:山东菏泽一70岁奶奶辈老人,因沉迷于玩手机,导致近视高达2300度。据老奶奶家人表示,老人家每天手机不离手,有时甚至玩手机到凌晨,一测近视2300度。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有同款老人,甚至想给父母手机设置“青少年模式”。

漫画/新华社

曾经自律又节俭的“老父老母”们

为什么现在会沉迷追短剧、看直播、购物?

各方应该怎样应对?

本期心传星愿专栏将展开探讨。

“老年沉迷”的深层缘由

有研究表明,对老年人来说,适度使用数字产品(包括短视频平台),对身心健康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过度沉迷刷手机,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就需要警惕了。

为什么老人会沉迷于追短剧、看直播,甚至购买保健品“上瘾”呢?

李素磊博士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这主要是因为此类活动,满足了部分未能完全接受“我已经老了”这个现实的老人,在现实社会中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我们常说“老人似小孩”,是说老年人有心理退行,如同孩子一样,他们需面对虚实世界的心理博弈:逃避与重构的拉锯战。虚拟世界尤其是带着商业特性的虚拟世界,其顶层设计就是为了“吸引人”的。

其一,虚拟世界能给予即时反馈的麻醉性。如短视频的"滑动即快乐"、购物的"下单即拥有"等即时满足行为,提供了多巴胺的快速奖励机制。这与儿童通过哭闹即刻获得关注的模式相似,本质上是对‘失控现实’的补偿。

其二,虚拟世界提供了对社会角色缺失,以及存在感和价值感的补偿,让老年人有角色重塑的权力感。老年人在直播间同样被主播称为"家人们",在游戏中扮演团队核心,这种符号化身份填补了现实中社会价值剥离的空洞,如同儿童在过家家游戏中体验成人权威。

其三,部分老人有很深的孤独感,内心感到空虚无聊寂寞,网络世界和“上瘾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他们的空虚感。通常来说,子女异地或不能常伴身边、配偶离世或空巢状态等,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感。网络中的短视频、直播互动和虚拟社交填补了空虚无聊寂寞。

于是,手机便成了许多老人与孤独和解的“电子创可贴”。加上子女忙于工作、老友逐渐离开、社区活动匮乏、缺少业余爱好等因素,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会感觉“无聊”。而手机精准推送的直播间、视频短剧以及社交软件提供的情绪价值恰好能填补老年人心理上的情感缺失。

一名老年人在尝试用手机点外卖。图/新华社

除了个体和大环境因素外,“成瘾”也可能存在“陷阱”,因为部分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长辈模式”,暗藏精心设计的沉迷机制。如一些平台通过捕捉老年人对“家庭”“健康”“陪伴”“怀旧”等关键词的偏好,定向推送内容,强化情感依赖。当平台用“猜你喜欢”算法编织信息茧房,对缺乏媒介素养的老年人极易陷入行为上瘾,在“越用越懂我”的错觉中难以自拔。

如何让“网瘾”老人放下手机?

社会补偿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现实中的需求无法满足时,会转向其他领域寻求代偿。这种代偿机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账户转移",即曾经的社会角色被年龄消释。而手机直播间的点赞数、榜一大哥大姐的被推崇等便成为他们重估自我价值的方式。

虽然老年人沉迷手机刷短视频、看直播、网购等现象在数字时代已较为普遍,但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不过度沉迷其中呢?已经退休10余年的王莉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佛山居住多年的王莉今年64岁,如果仅从王莉朋友圈透露的生活内容看,还以为她是跟作者差不多年龄层的30岁左右女性。

她的朋友圈有徒步、摄影、画画、灯光秀、博物馆……还有喝下之后,“当下感觉非常好的”奶茶烧仙草。

王莉记录品尝奶茶烧仙草的朋友圈

王莉说自己是一个天生快乐的人,但刚开始退休时还是会有些不适应:一方面因为突然没了工作任务,好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有点担心自己和社会脱节;二是担心身体机能下降,又怕变丑、老老气横秋的样子;此外是忧虑子女后代生活上的现实问题。

“中老年人也许比较容易出现孤独感、失落感,还有对健康的焦虑。我有个朋友刚退休时特别不适应,觉得自己突然没用了,整天唉声叹气,就是那种从忙碌工作到突然空闲产生的心理落差在困扰他。还有些朋友年纪大了,身体小毛病不断,就特别焦虑,总担心自己得了大病。”王莉表示。

但王莉也认为,老年本身也是一个拥有它自己使命和旋律的独特人生阶段,拥有其他人生阶段无法提供的价值。作为公司财务的王莉,以前上班很忙,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不同,时间很充足自由,陪伴家人,探亲访友,并且重新找到了兴趣点。

为了适应突然闲下来,心里空落落的日子,王莉一开始办了一个代理记账事务所,继续“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莉开始报名学习唱歌跳舞、工笔画,和钢琴课,加入了市区的老年大学。

2016年半路出家开始学习写意国画的王莉,现在已经被多个书画协会吸收会员,逢展必有参加,作品还获得区比赛奖项,被区档案馆收藏。

王莉的画作。

“我现在的一天,一般早上我会晨练,上午没有课就会时间长一点。遇上小区熟人一起散步聊天,做拉伸运动,买菜做饭(晚饭后简单收拾房子),午休后若不上课,开始学习,画画、练琴或上网课,内心平和。”

王莉表示,对于想丰富内心的中老年人,首先心中一定要有热爱,比如爱家人,有自己的兴趣,有真诚的朋友。其次,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活动;与人交往注意扬长避短,学习别人长处。不断修炼提高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然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是基础。所以每天适量运动,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老年兴趣班,结交相同爱好的新朋友,多分享多交流多助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要多和家人交流沟通,不把心里的烦恼都憋在心里。”

李素磊博士认为,要让“沉迷或上瘾”的老人将心思放回现实生活,那么在家庭层面,子女和其他家人要能抽出时间时间更多陪伴走入“迷途”的老人。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建议,让老人“戒沉迷”的难度很大,家庭成员应共同面对。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尝试帮助长辈建立“电子产品分段式使用”机制。如早晨设置固定时长的新闻浏览时段、午休后开放一定时间的社交娱乐时间、晚间保留家庭互动时段禁用手机。在征得长辈同意后,晚辈可借助手机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等功能设定强制锁屏或者设置家庭网络使用时间。

资料图:老人们在学习使用AI。图/新华社

此外,家人要尝试给上瘾老人提供更多娱乐选择。如多看经典电影、将刷短视频的时间替换为听广播剧、给老人提供其爱阅读的大字号书籍等等,以让其从其他事情中找到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老年人的“沉迷和上瘾”已非个案,社会层面也应构建“脱瘾”的支持性环境。李素磊博士强调,这包括设立代际反哺计划,让老人从"被需要"到"自我实现”,看到自身价值。譬如说,社区组织“老小相聚”,让老人教授孙辈传统技艺(如织毛衣、手工制作、制作地方传统特色小吃、方言童谣等)等。

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自拍。图/新华社

此外,还可尝试在智能设备使用上让老人形成“双向学习”习惯,打破“科技弃民”的自我认知。社区也可以组织地鼓励老年人重拾兴趣爱好,补偿年轻时的缺失,例如到老年大学学习、将老年人的爱好特长与社区需求相结合。

从法律视角“防患并护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的银发经济大潮中,老年人参与视频购物的情况日益普遍,随之而来的维权问题也愈发凸显。

广东兆广律师事务所主任鲁阳律师

广东兆广律师事务所主任鲁阳律师提醒,在直播带货时,主播常用“家人专属价”“祖传秘方”这类话术,再加上,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会对老年人精准推送等,这些往往会诱导老年人消费。

如何为“银发经济”护航?鲁阳律师认为,首先,要充分利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和《民法典》重大误解90日内撤销权,设置“老年人消费冷静期”,让老年人有更充足的时间考虑而不被误导消费。

其次,应该强化平台监管。比如,强制直播平台设置“银发模式”:对65岁以上用户自动过滤和关闭诱导性信息;建立三无产品AI筛查系统,借鉴网络游戏防沉迷技术,从源头拦截问题商品。

在维权方面,要明确要求平台承担交易数据保存义务,保存期限至少3年;同时,为司法取证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老年消费者获取关键证据。建议推行“社区 - 法院”协同维权模式:社区设立证据固定指导站,帮助老年人及时固定关键证据;基层法院设立银发消费合议庭,专门处理老年消费纠纷。

此外,老人的成瘾行为与其文化素质也是相关的。因此,培养老人的“新媒体素养”和数字素养,也是当务之急。

资料图:在太原开放大学,老师为老年学员讲解如何用手机点外卖。图/新华社

无论家庭还是社区,都可以有组织地指导老人掌握手机实用功能,让他们真的可以理性使用智能手机:例如加强信息鉴别力,教其识别养生谣言的方法、删除来源不明或陷阱式APP;加强人际沟通,鼓励老人将存疑内容发家庭群求证、建立“家庭内容共创”机制、对老人多看望多陪伴,让老人的生活充满现实烟火与丰富趣味。

是的,不止青少年是社会的宝贝,一生为国为家做了一辈子贡献的老人家,同样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贝。让我们携手,为亲爱的老人们护航!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社区的、社会的尊敬与善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馨怡、崔素华、张映武

来源: 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

2025-04-16 13:51:00 让恶意营销离短视频更远一点

原标题:让恶意营销离短视频更远一点有的人套上白色衣服就假装医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暗中安利产品;有的视频作秀、卖惨,甚至假借助农、扶贫名义,实则都是为了卖货;有的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事件,制造社会焦虑,挑动群体对立;还有不少内容充斥着标题党、假画面,甚至借助AI来生产散播虚假消息,只为博眼

2025-04-16 13:51:00
2025-04-16 13:47:00 学习新语|影像速览!习主席今年首访第一站·越南

记者:燕雁 李学仁 谢环驰 申宏 冯歆然 郑开君 邹学勉制作:李丽洋 陈舒新华社出品

2025-04-16 13:47:00
2025-04-16 10:47:00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同比增长5.4% 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要闻党建政务人事原创文旅融媒视频理论法治财经舆情健康教育乡村振兴白鹿科技陕西网自律承诺书陕西省情陕西地市: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杨凌|韩城|西咸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

2025-04-16 10:47:00
2025-04-16 08:03:00 73岁老伯打赏女主播花光退休金,网友:求父母“青少年模式”

据广州日报4月15日消息,因直播打赏问题,73岁的陈伯与儿子一家发生激烈矛盾被赶出家门,之后他就在儿子家附近的天桥边搭起窝棚,至今已住了半年。陈伯儿子小陈表示,父亲自7年前开始沉迷打赏女主播,每个月动辄两三千元,7年来逾10万元。父亲的退休金和两个儿子给他的赡养费几乎都用在这上面了。不过陈伯儿子也意

2025-04-16 08:03:00
2025-04-15 10:24:00 一季度1.63亿人次出入境 同比上升15.3%

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5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移民管理工作主要数据。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上升15.3%。其中内地居民8027.2万人次、港澳台居民6572.4万人次、外国人1743.7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4%、11.2%、33.4%。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84

2025-04-15 10:24:00
2025-04-15 01:42:00 两会精神促发展 捐资助学献爱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4日讯(通讯员 孟莹 张英 )4月12日上午,在长沙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指导下,长沙市城市建设类社会组织党总支联合长沙市暖心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在岳麓区莲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两会精神促发展·捐资助学献爱心”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通过

2025-04-15 01:42:00
2025-04-14 15:29:00 浙江4月15日入汛 预判气象灾害偏重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杭州4月14日电(记者唐弢)记者14日从2025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4月15日起浙江将正式进入汛期。综合研判,今年浙江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防汛防台风抗旱形势比较严峻。浙江省防指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许小月介

2025-04-14 15:29:00
2025-04-14 11:02:00 美国宾州州长官邸纵火案嫌疑人被捕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休斯敦4月13日电(记者徐剑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警方13日说,一名涉嫌当天凌晨在宾州首府哈里斯堡的州长官邸实施纵火的嫌疑人已被逮捕。宾州警方官员在记者会上说,嫌疑人是一名居住在哈里斯堡的38岁男子,名叫科迪·巴尔默。他当天凌晨携带自制燃烧装置跳过官邸围栏,强行进入建筑内部,并

2025-04-14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