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下乡、返乡、兴乡,广东青年在广袤乡村书写青春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06:00    

广袤乡村,是南粤大地的根基所在。

去年8月,叶崇光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毕业,毅然选择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加入清远市佛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在迳头镇翻开人生新篇章。崭新的开始,他却并不觉得孤单。学院师姐跟他一样,在迳头镇挥洒青春汗水,而他所在的寝室4人,更是全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

汕尾青年叶平原已是深圳三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却没有忘记来时的路,在家乡陆河县护南村的小山上谈起自己的“田园梦”:村里已经布局好油柑种植,建起残疾人种植基地,旅游研学路径也打通了。回家创业,就是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富”。

下乡、返乡、兴乡……像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广东青年,选择将青春故事写在起伏的稻浪麦波中,写在绵延的青山绿水间,写在蓬勃的乡野热土上。

“到乡村去”成为更多广东青年的潮流选择

去年暑假,汕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叶健铭往返于校园和汕大南澳临海实验站之间,将华贵栉孔扇贝的新品系汕大黄金贝推广给更多渔民,帮助解决季节性就业问题。

“到乡村去”正成为广东青年大学生打开假期的潮流选择。他们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如今,云浮市云安区7个镇都有了缤纷的“特色文化墙”,600多平方米的墙面引得不少人专程“打卡”。这些墙面是去年夏天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学校的38支大学生突击队分别绘就的,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的新窗口,让乡村在青春的画笔下焕发新生。

为了更加精准地匹配乡村发展需求与青年专业知识,团省委还搭建起“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打破高校与县镇村之间的信息壁垒。2024年,全省共有1613个镇街在平台发出服务需求1.5万项,2.8万支高校突击队注册。

此外,广东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开发640多个岗位,覆盖全省21个地市及县(市、区)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招募超310名省内外重点高校硕博生到县域实岗服务,让人才下乡后能够留在乡村。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底,已累计组建超1.6万支突击队、超10万大学生入县下乡常态化开展县镇村定向服务,带动超50万青年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在青年心中埋下一颗“回家”的种子

汕尾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刘德江有个听起来很靠谱的“美称”——返乡青年的“靠山”。他不仅向返乡青年手把手传授经验,还带领协会对接商业银行,拿下35亿元的创投授信资金,让创业者能够荷包无忧、底气更足。

“靠山”角色的出现,35亿元的大额数字,道出的正是广东青年不断增强的返乡意愿。

“今天有70%的求职者都是汕尾人。”不久前的青年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题招聘活动上,广东真陨石珠宝公司创始人林建安拿下不少“小老乡”的简历。

愿意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走出东莞理工学院的校园,陈怡涵参加了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回到老家揭阳市揭东区,在乡村学校桂岭镇玉白小学陪伴家乡的孩子健康成长;

梅州市金山街道月梅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总能看到热情接待村民的钟裕国。一直在外地上学工作的他,在偶然的家乡志愿服务活动中,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岗位。

事实上,自2021年起,团广东省委就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为青年人才入县下乡搭建桥梁。目前,已累计招募超1万名高校毕业生前往粤东西北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乡村,开展为期2—3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

2024年,超5000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乡村一线,遍布全省91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070个乡镇(街道)以及 953所乡村中小学校,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选派全覆盖。

今年,团省委还将把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升级打造为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三年专项行动,重点面向县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和县镇村一级招募选派高校毕业生,并面向省内外招募选拔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百千万工程”,推动志愿者下沉乡村基层一线,实现项目目标区域内典型县镇100%全覆盖。

“让外流变回流”,背后离不开诸多发力。其中,重点之一便是在“是否返乡发展”的选择真正到来前,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家乡,为未来选择的天平加上一颗“砝码”。

近年来,团省委深入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返乡大学生开发实践岗位,吸引1166所院校12365名学生在暑期返乡参与实践。

助力兴乡青年练就“十八般武艺”

两年前,返乡青年丁球凤带领团队进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桂联村下辖的石坪村。如今,默默无闻的村落已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网红村。

在广东的县镇村,兴乡青年奔赴山海,发挥创意和才干,玩出了许多“新花样”:用一杯咖啡带旺汕尾“美丽经济”、将无人问津的油柑果变成“致富果”、创新包装与口味让“老气”的花生变“时髦”……

青年扎根乡村发展,既离不开兴乡热情,更需要兴乡底气。

其中,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下称“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为这些青年提供了强大支撑。

这一计划由团省委、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于2023年12月共同发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线上培训、集中研修、现场实训,并通过兴乡青年创业大赛等培育活动,为兴乡青年提供进阶式培训与孵化式培育,实打实传授他们振兴乡村的“十八般武艺”。

近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上,香气四溢的油柑茶获得众人交口称赞。这杯独具潮汕特色的大统油柑茶,由“90后”返乡创业青年方敏创新研发推出。她也是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学员。

“既得到了‘鱼’,也学会了‘渔’。”她分享,培训过程中,她接触到了一些制茶工艺,开始制作新款茶包。同时,还得到了30万元创业资助,有了更足的兴乡底气。

像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一样,广东青年想要“练就兴乡武艺”,选择很多,机会不断。

近年来,团省委不断优化实施“圆梦计划”,资助服务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参加以职业技术提升为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县域青年职业技能水平。

2024年,全省共有102所高校超过2.37万青年报名参与,经高校遴选、省级复核,最终资助共9562名学员。

【案例】

兴乡青年陈苗:让更多人认识雷州石狗

石狗是雷州的“吉祥物”,“石狗公保佑”是雷州乡亲挂在嘴边的话。雷州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陈苗回忆,以前每个村的村口都有一只大石狗,也是村里孩子们的共同玩伴。由于舅公和爸爸都是非遗传承人,陈苗从小就在“石狗堆里长大”。

然而,作为粤西名城,雷州历史文化的知名度未响,也没有产出历史文化名城连带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村口都没有石狗了。”陈苗体会到一辈子围着石狗转的父亲格外忧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工作,愿意从事石狗雕刻的手艺人日益凋零。

2023年,陈苗辞去国企银行职务,回乡创办雷州石狗非遗工作室,立志将雷州石狗的独特文化魅力带出本土。她认为,要让石狗真正“走出去”,核心在于产业化传承。而不断向外拓展关系,让更多人认识石狗创业项目尤为关键。

去年,陈苗参与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对她而言,这是一场“及时雨”。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奋斗在乡村的青年。一次次培训、创业沙龙和兴乡青年市集,也让陈苗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并且,在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上的展示,使雷州石狗出现在更多投资者眼前,收到了不少投资意向。

她也成功拿到了进入雷州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的机会。入驻后,工作室能享受园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站等配套服务。

如今,陈苗还将石狗做成了月饼,并用英文拍摄了月饼介绍视频,面向海外传播,让更多外国人认识雷州石狗,也让更多雷州华人能够惦念家乡文化,成为传播的一份子。

兴乡青年陈苗参加亚洲文化保护利用大赛,受邀前往马来西亚展示雷州石狗产品风采

志愿者林莎莎:把乡村美好大声说出来

林莎莎是梅州市大埔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一身警服的她,始终记得过去几年穿着红色志愿马甲的日子。

4年前的蓬勃五月,林莎莎走出校园,奔向了南粤乡村大地,加入驻大埔县大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田间的稻秧一起成长。她是首批1000名“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和很多同行的人一样,昵称自己为“1/1000”。

就这样,林莎莎开始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与家乡产生了新的交集。

林莎莎是一个擅长四处奔走“搞事情”的人。之前,看到家乡的蜜柚售卖困难,她与团大埔县委等有关单位合作,并与当地果农一起,通过拍摄短视频、制作宣传图等媒体方式宣传大埔蜜柚,还做起了电商直播,让超3万斤的大埔蜜柚得以顺利销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林莎莎还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她能够发现乡村之美,也乐于讲出乡村之美。

刚到工作队半年时,林莎莎便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个温暖动人的小故事。

她从两个被画了卡通人物的柚子讲起:这是第一次下乡入户时,村民追了好久的车都要塞给我们的柚子。我们舍不得吃,在柚子上作画后,便把它们摆在了办公桌上。我们想和村民像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一样,是好朋友,互相激励,一起成长。

村民的热情、青年的干劲,打动了很多网友,也让大家认识了林莎莎的家乡。

《我的驻镇故事——当村里的蜜柚熟了卖不出去时》《我的驻镇故事——我和我的大麻镇》……几年的服务期内,林莎莎坚持大声“喊”出乡村美好。

如今,脱下了志愿者服饰,换上了一身警服,林莎莎依旧扎根家乡,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乡村振兴志愿者林莎莎与工作队队员一同下乡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南药飘乡:培育优质药材,促进产业升级

走访了解中药种植的痛点,调研开展生态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去年暑假,在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崖楼村,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成员们度过了一段忙碌的日子。

这支队伍由中药学院中药学及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本硕博学生组成。成立伊始,队伍的目标便十分明确:深入乡村,培育高质量南药,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调研,他们将项目的重点锁定在了两面针、三叉苦等中成药大品种急需种子种苗的培育上。

这些南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主要作为三九胃泰、999感冒灵等名优中成药以及广东凉茶的重要原料,年需求达3.9万吨。然而,经调研发现,市场供应量仅有其6%,供应量远远小于需求量,并且野生资源匮乏。

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用好所学,与农户及企业基地建设合作,培育高质量南药。

他们借助5大品种培育技术,4大种苗繁育技术,9大生态种植模式的技术,做好种苗培育和GAP共性技术研发,并指导农户规范种植,为企业持续供应优质药材,促进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目前,队伍已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农户”的服务模式,累计完成种苗繁育1036万株,产业化种植2600亩,共计带动1万多户农户增收,并助力打造云浮前锋镇崖楼村国家级“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南药飘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南药种植基地进行南药生产实践

芦力志新:用趣味游戏“打开”新污染物环保科普

华南理工大学芦力志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队员都来自环境与能源学院,是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生。但他们还有个隐藏技能:给大人小孩当老师,每次打造的课堂总是别具吸引力。

2024年暑假,他们在台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当地孩子们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科普课,主题是“新污染物”。

团队成员以贴近生活的塑料包装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当前新污染物的来源、类别、特点和危害,以及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的行动方案,引起了小朋友们对微塑料的兴趣。

之后,他们又鼓励小朋友寻找并发现身边的新污染物,一起探秘“新”世界。

“新污染物”是团队从始至终的科普重点。他们发现,目前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向质变改善,新污染物治理成为环保热点,因此想通过打造“订单式科普课堂”和“新污染物科普市集”,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贡献。

下乡、进社区摆摊,对这群大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不同于传统的展板科普,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趣味游戏,让环保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去年,团队成员在台山市金星社区办了一场迷你市集,向路过的市民展示塑料制品在使用不当时转变为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过程,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等级塑料制品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等小知识。

现场,“微塑料大世界·飞行棋对战”的游戏摊位前人头攒动。在一次次下棋的过程中,新污染物的神秘面纱得以揭开,也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阐明垃圾分类对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的重要意义。

突击队成立以来,以生态环保科普宣讲和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省7个地市开展6次公益课堂、20余场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讲、7次课外实践活动,覆盖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3000余人。

芦力志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通过“家门口的科普市集”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

【数读】团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成效几何?

近年来,团省委紧紧围绕省委“百千万工程”,实施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和“绿美广东·青年先行”青少年绿美志愿行动,机制化、规模化引导青年入县下乡,促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

(一)组织动员青年下乡

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

●招募超1万名高校毕业生前往粤东西北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覆盖全省91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070个乡镇(街道)、953所乡村中小学,实现粤东西北地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选派全覆盖。

●带动14个地市、51个县(市、区)出台服务期满志愿者留在当地发展的支持政策。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组建超1.6万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超10万大学生入县下乡常态化开展县镇村定向服务,带动超50万青年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搭建“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共有1613个镇街在平台发出服务需求1.5万项,2.8万支高校突击队注册。

●组建47支港澳台侨突击队、19支留学生突击队入县下乡。

●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专项,开发省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岗位640余个,招募超310名省内外重点高校硕博生到县域实岗服务。

(二)引导青年返乡实践

“百万英才汇南粤”——青年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招聘活动

连续举办4场青年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招聘活动,募集3300多家单位提供的就业实习创业岗位超4.8万个,吸引超2.1万名青年参加活动。

“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

●募集就业、见习岗位超25万个,引导在校大学生投递简历近100万人次。

●开展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开发“粤实习”系统,募集近3000个实习岗位,吸引海内外高校1556名港澳台生参加。

广东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吸引1166所院校12365名学生返乡参与实践。

(三)培训提升青年兴乡技能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依托兴乡青年学堂小程序开展线上培训,近5万青年参加线上学习,约1.1万人获得结业证书;举办9期千人创客班、10期兴乡沙龙活动,超千名兴乡青年参与线下实训;遴选100名兴乡创业青年典型,配备专门导师开展为期半年的跟踪培养。

●开展广东兴乡青年创业大赛,设置500万元资助金,600多位粤港澳兴乡青年同台竞技。

●设立首期1000万元兴乡青年扶持基金,搭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平台。

●创新拍摄首档兴乡青年真人秀节目《闪亮的青村》,展现15位粤港澳兴乡青年风采,节目在《腾讯新闻》首播,总观看量达到1214万。

圆梦计划——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青年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资助服务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参加以职业技术提升为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共资助9562名学员。

(四)动员青少年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累计建设青年林、红领巾林超4800片,植树超55.5万株。

●组建绿美青年林志愿服务队890支,带动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绿美志愿活动超40万场,累计服务3375万小时。

南方+记者 钱明雅 刘汉能 陈伊纯 李秀婷

【作者】 钱明雅;刘汉能;陈伊纯;李秀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2025-05-04 08:08:00 青春正当时 奋进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勉励广大青年,既要胸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更要善作善成。这深情寄语,如明灯照亮青年前行之路。步入新时代,发展浪潮奔涌向前,为青年搭建起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也赋予了他们赓续奋斗、勇担使命的时代重任。新时代的青年们,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在

2025-05-04 08:08:00
2025-05-04 08:06:00 下乡、返乡、兴乡,广东青年在广袤乡村书写青春故事

广袤乡村,是南粤大地的根基所在。去年8月,叶崇光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毕业,毅然选择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加入清远市佛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在迳头镇翻开人生新篇章。崭新的开始,他却并不觉得孤单。学院师姐跟他一样,在迳头镇挥洒青春汗水,而他所在的寝室

2025-05-04 08:06:00
2025-05-04 05:44:00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本报记者 廖文根 孟祥夫 杨 昊辽阔西部,群山逶迤,大河奔涌。进入新时代,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引资洼地成创业高地。与周边10多个国家接壤,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西部地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

2025-05-04 05:44:00
2025-05-02 09:58:00 太原:社区多样活动 绽放青春活力

  五四青年节将至,连日来,我市一些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风采。  唱响青春  5月1日,在玉园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余名青年社工、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和礼物,为老人们送上别样的关怀。活动现场,青年人各展所长,有的拿起工具,为老人打扫房

2025-05-02 09:58:00
2025-05-01 18:05:00 铁岭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学生走进益健缘农场:学劳模精神 树匠心梦想

2024年4月29日,铁岭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铁岭益健园农场,开展“走进企业学劳模,锤炼技能树匠心”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特邀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吕姝静、铁岭益健缘农场总经理张楠分享创业故事,并现场传授农产品直播带货技能,以劳模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劳模宣讲

2025-05-01 18:05:00
2025-04-30 17:15:00 又有新展推出,“五一”来广东科学中心看航空科普展

5月1日,广东科学中心和中国科技馆联合推出的“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在广东科学中心2楼中庭正式推出,为观众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并探索我国航空科技发展的机会,进一步推动航空科普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同时,广东科学中心五一还推出了系列趣味科普挑战赛,系列科普电影也同步上新,让公众在广东科学中心尽情

2025-04-30 17:15:00
2025-04-29 21:45:00 襄阳机场油库迁建工程启动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璐、通讯员黎贵波)4月28日,襄阳机场油库迁建工程破土动工。作为襄阳高新区与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联合推进的重点项目,该工程将全面提升鄂西北区域航油保障能力。该项目建设内容涵盖机场油库、生产值班用房、库站间工艺管线等全链条配套设施。其中,本期工程将新建2座3000立方米

2025-04-29 21:45:00
2025-04-29 17:01:00 江苏“读城”|扫码启程,跟着地名一起行走!

地名是什么?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明基因,是解读历史变迁的“活化石”,是打开江苏城市发展画卷的根脉密钥。近日,江苏“读城”行动启动,省民政厅发布“读城行动•阅读地名”总体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以“寻迹地名密码•溯源何方家国”为主题,搭建全民参与平台,开展“地名+旅游消费”“地名+文化育人”“地名+产业发

2025-04-29 1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