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南昌龙头岗码头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2.83万TEU,其中内贸吞吐量1.21万TEU,同比增长4.46%。图为南昌龙头岗码头内集装箱整齐摆放,江面上货船往来,一派繁忙景象。洪观新闻记者 成奔 摄
搭平台、畅物流、促经贸、兴产业。一直以来,南昌海关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聚焦我市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智慧海关+智慧港口”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打造申报、查验、放行高效衔接的外贸物流体系,为南昌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精准服务护航企业高效通关
近日,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从韩国进口转关一批用于手机背光模组中的“空白线路板”零部件,在南昌昌北机场海关指导下运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经海关前置审核和转关核销后,该批零部件“零差错”“零等待”进入放行环节,及时保障了企业生产有序开展。
“此前,我们一直从上海和深圳口岸入境清关,但现在业务需求大了,周末通关是常态。属地海关了解到我们的诉求后,不但为我们解决了非工作日通关、满足生产线7×24小时生产的难题,还精准地为我们提供申报指导、真空包装查验等惠企政策服务。”提起南昌昌北机场海关高效的通关服务,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傅志佳竖起了大拇指,她表示,公司每月都有约3000万元的货物从昌北机场口岸入境,海关提供的各项便捷服务为企业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流成本。
“我们通过优化通关流程,落实预约通关、预约查验,对精密仪器等时效货物实现快速通关放行;同时,突出‘智慧化’监管,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智能卡口放行等通关模式的应用,最大限度提升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助力提升我省航空口岸便利化水平。”南昌昌北机场海关副关长张平初介绍。
特色业务支持企业降本增效
水运口岸通道是货物跨境贸易流通的“主动脉”之一,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核心通道。不久前,一艘装有汽车零配件的货轮自赣江溯流而至,停靠在龙头岗码头。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首次申报进口货物上海—南昌段“内河运费扣减”,经赣江新区海关审核,确认申报材料真实有效,企业申报的内河运费成功扣减。这标志着“内河运费扣减”惠企政策在南昌成功落地实施,也标志着该政策在江西全线落地。
据介绍,“内河运费扣减”是指海关对外贸企业进口货物境内水运运费和港口装卸费等内河运输费用在计税时予以扣减,对扣减部分不再征税。江西江铃进出口关务经理胡著斌介绍,“‘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在南昌落地实施后,我们可以实现国内段运输费用合理拆分,预计一年将节省税款支出超100万元。”
汽车出口是龙头岗码头的特色业务。赣江新区海关采用“一票多车”和“区港联动”等智慧监管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同时实施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快递送达”的一体化智能审签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据统计,该海关已为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超过8200份,直接帮助企业享受优惠超过9100万元。2024年,该海关监管的汽车及成套散件出口量达到了4.1万台,同比增长2.3倍。
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事实上,随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RCEP全面生效带来的关税优惠、通关简化等红利中受益,在政策的鼓励下“轻装上阵”,出海“掘金”。
走进南昌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经过设计、焊接和组装,一批圆锥破碎机生产完工,等待“出海”。这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中高端矿机装备供应服务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破碎筛分主机和成套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金属矿山、砂石骨料项目现场,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南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出海,南昌海关所属青山湖海关派专人跟进南矿集团重点项目,指导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自检自控管理,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帮助企业熟悉进口国相关检测标准,解答企业产品归类疑难问题;同时,针对企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特点,开展政策宣讲,引导企业用好原产地关税减让和便利化通关等优惠政策,加大经核准出口商培育力度,通过“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快递送达”模式,推进原产地证书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实现证书随时领、随处领,助力企业抢抓机遇、享受红利。(洪观新闻记者 张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