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文/图
2025年8月15日,岁金智谷·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二期正式开园。从一期“满园”的招商速度,到二期“提质”的生态深度,这个省重点项目的每一次推进,都在刷新人们对产业园区发展的认知。
作为晋江市首个实现一年内达成100%招商的标准化园区,该产业园一期开园交付后投产率突破90%,此次二期交付将新增4.2万㎡产业空间,聚焦智能轻工、新材料、跨境贸易等领域,进一步强化“上下楼即上下游”“左右楼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为晋江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注入新的实践内涵。
新增7栋厂房 已吸5家企业入驻
2022年,晋江启动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举全市之力、聚要素资源,盘活低效用地。晋江新智造产业园项目用地属于晋江经济开发区政府收储地块之一,原地块已闲置多年,经政府收储再挂牌出让,在“龙头企业创始人+专业运营商”模式下,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这也是晋江经济开发区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打造的标准厂房标杆性、示范性项目。
晋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晋江新智造产业园总占地121.2亩,规划建筑面积16万㎡,由岁金产业集团与361° 联合打造,总投资10.8亿元。作为晋江首宗“四证同发”项目,园区创下“开工即招商、交付即投产”的加速度 ——2024年5月一期交付后,30余家企业年内全部投产,实现100%招商率,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40%。
“二期新增的7栋标准厂房,已吸5家企业签约入驻,包括2家域外招商企业,其中1家10月就能开工投产。” 园区项目负责人潘耿能介绍,二期重点构建智能轻工、新材料、跨境贸易等产业集群,做好“强化产业链协同+跨域资源整合+产城功能融合”三大方面来推动当地产业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材料、鞋服等企业集群发力 锻造产业新生态
二期开园现场,首批入驻的企业主展现出强劲发展活力。
益民纺织作为域外招商代表,计划打造7000㎡运营中心与5000㎡仓储,其负责人商少雄在采访中表示:“借助产业园资源,预计可与30家以上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市场信息响应速度提升50%,力争入园后首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较原有基地提升50%,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的目标。”

益民纺织作为域外招商代表,入驻园区二期
新入园的亿绅新材料同样备受关注。亿绅新材料由亿宝、绅宝两家企业合并而成,是一家集鞋材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外。“我们对园区的交通条件极为满意,且下游企业就在园区内,极大提升了合作效率。” 企业负责人曾海生表示,两家公司合并后达到规上企业规模,未来将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扩增多条全新生产线,实现日产3万件按摩椅、筋膜枪配件的产能。
此外,深耕鞋模领域的晋江锐丰模具,入园后将依托园区智能化产线升级,解决鞋模局部花纹加工的难题,实现鞋模的数字化批量生产;泉州市校园书生服饰则将引进300余台智能设备,全方位服务全国众多学校 ;泉州科亚新材料将引进多套先进装备,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及相关创新型非织造材料的生产。
“制造龙头企业+专业运营商”模式
园区企业发展加速
记者了解到,依托晋江体育产业资源积淀与岁金产业集团的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制造龙头企业+专业运营商”的创新模式,已成为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

玖富隆新材料入驻后,其功能性拖鞋材料产能提升30%~40%
一期入驻企业玖富隆新材料的成长最具说服力。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后,功能性拖鞋材料产能提升30%~40%,2025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大增52%。“标准化厂房和产业链配套,让我们专注研发。”其负责人吴建海坦言。

心都新检品公司内,工人仔细检测每双鞋子
此外,心都新检品公司在园区发展中也收获颇丰。企业负责人郑建洪告诉记者,得益于园区的良好形象与完善配套,以及园区内的智能制造集群,“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让公司发展态势良好。

福厦高铁穿行而过,桥下是绿意盎然的产业公园
记者走访中发现,在产业园一、二期之间,福厦高铁高架桥穿行而过。而园区特意将桥下2万多平方米灰色地带改造为绿意盎然的产业公园——员工在此休闲运动,周边居民共享城市新空间。此外,“新质生产力”主题众创空间内,集成金融超市、科技孵化器、行政审批一站式平台等,构建全要素服务生态。晋新社区中央食堂以公益性、便民性、共享性为根本定位,全方位解决了园区人的就餐难题。这些细节,成为“产城人融合”的最佳注脚。

中央食堂全方位解决园区人的就餐难题
从盘活低效用地到培育创新集群,从“物理满园”到“化学提质”,随着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二期正式开园,这座晋江南岸的“智造灯塔”,正以标准化为基座,以生态化为引擎,加速形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跨境贸易等多产业协同的生态格局,书写“晋江经验”的新篇章。
编辑:肖辛怡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