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坚守艺术理想,不负青年使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2:54:00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实践的根本方向。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更要勇做时代精神的积极书写者,用青春之笔描绘时代画卷,以创新之思传承文化薪火。

扎根传统:非遗课堂里的文化守望

去年八月,怀着对乡土文化的热忱,我有幸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抚顺地秧歌传承保护工作的一名志愿者。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让我得以深入非遗传承的第一线,亲身体悟其深厚底蕴与时代使命。实践期间,我协助传承人开展青少年培训,通过设计“非遗小课堂”帮助孩子们理解“摆肩”等动作蕴含的满族农耕文化;参与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梳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制作新媒体短视频,以年轻化表达传播非遗魅力。最令我难忘的,是培训结业展演时孩子们全情投入表演秧歌经典段落的神情。他们眼中闪烁的文化自信,让我真切体会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生动意味,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青年一代的我们,既要深耕文化土壤,做传统文化的“解读者”,更需要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文化活化的“传播者”。

精益求精:合唱台上的集体答卷

在校期间,我充分发挥自身声乐特长,连续三年参加“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2024年备赛期间,我主动肩负起三重责任:作为院文艺部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担任高声部部长,悉心指导团员;同时承担合唱团领唱职责。 深知艺术容不得丝毫懈怠,排练场上,我与队员们倾注心血,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从乐句的气息控制、声部交接的严丝合缝,到强弱对比的情感张力。 我们坚持利用录音设备“复盘”,逐句细致聆听、对比分析,不容任何微小瑕疵,只为追求艺术表现力与歌曲深刻思想内涵的完美统一。我始终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合唱这门艺术马虎不得,一个人可能只觉得自己唱得差之毫厘,但你一点我一点,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谬以千里。” 正是这份齐心追求“精益求精”的执着,最终助力团队一举夺得二等奖佳绩,打破了学院连续多年在合唱奖项上的沉寂。

创新突破:话剧幕布后的成长蜕变

大二,我作为女主角参演了学院编排的话剧《爱乐之城》,参加学校“校长杯”英语竞赛的话剧比赛。在为期三个月的创作过程中,我将表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步步打磨立体的角色形象。为精准把握角色特质,我反复研读剧本,梳理人物成长轨迹。在表演训练上,我坚持每日两小时的台词和形体专项练习,直至夜深。当指导老师指出“女主角气场不足”的问题时,我并未气馁,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契机。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到深夜,细致调整每个眼神和肢体语言。整个团队也在帮助我,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共同设计在高潮段落创新加入原创舞蹈编排,以展现人物特点和烘托主角色彩。在大家的专业指导和暖心鼓励下,我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我成功获得“最佳女主角”证书,那一刻我领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不仅在于舞台上的光彩,更在于自我突破的历程。这份荣誉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整个团队,也印证了我们“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

从合唱台到话剧舞台,从校园到社区,我的文艺实践之路,浸润着“扎根传统”的赤诚、“精益求精”的钻研,更淬炼出“创新突破”的勇气。“文艺工作者要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我前行的灯塔。未来岁月,我将继续以热爱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传承中恪守正道,于创新处寻求突破,让文化的薪火、青春的旋律、舞台的光环,汇聚成强国征程上的磅礴青春力量,以文艺之美,照亮时代前路。

红色导师点评:赵娅冰同学以生动的艺术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文化使命的深刻理解和担当。从声部长到话剧主演,从校园舞台到非遗传承,每个实践案例都体现了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特别是将民族元素创新融入表演的尝试,彰显了青年党员的文化自信。希望大家以她为榜样,发挥自身特长,争做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赵娅冰(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红色导师:崇延磊(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责编:王舒娴

相关文章

2025-08-24 12:54:00 坚守艺术理想,不负青年使命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实践的根本方向。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更要勇做时代精神的积极书写者,用青春之笔描绘时代画卷,以创新之思传承文化薪火。扎根传统:非遗

2025-08-24 12:54:00
2025-08-22 19:12:00 浙外学子解锁民族传统体育“出海”新方式

当国家级非遗“五常十八般武艺”的刚劲招式遇上浙外学子的“外语+”优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育体弘文・武韵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实践活动,在这期间,他们深耕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探索“活态传承+国际表达”的新路径,让这项非遗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下,焕发出走向世界的蓬勃生机。在杭

2025-08-22 19:12:00
2025-08-21 10:27:00 青海代表队表演女子群舞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特等奖

青海新闻网2025-08-21 08:21:52青海代表队表演女子群舞《天空之镜弄倩影》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特等奖8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圆满落下帷幕。由青海代表队表演的女子群舞《天空之镜弄倩影》荣获本届汇演特等奖。本次艺术汇演历时五个月的筹备与演出,全国32支代表队,包括各省、自治

2025-08-21 10:27:00
2025-08-21 08:46:00 【央媒看沈阳】来了,“厂BA”!

“苏超”一路出圈一路歌。调转目光,在辽宁沈阳铁西区,今夏举办的第二届“厂BA”篮球赛收官,特变电工沈变集团队战胜沈鼓集团队问鼎冠军。42支劲旅、65天鏖战、90场对决、破亿级流量……昔日的“钢铁森林”随群众赛事持续沸腾。当地政府充满信心——期待铁西“厂BA”成为一个新的爆款IP。一系列群众赛事的火热

2025-08-21 08:46:00
2025-08-19 10:53:00 “雪泡梅花饮”问世,杭州市非遗传承人复刻南宋名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淳熙十一年(1184)六月初一,酷热,退位的宋高宗在德寿宫与宋孝宗水阁乘凉谈及宣和往事,说宋徽宗三伏天常在多处纳凉,持水晶提壶饮二斗雪浸白酒。此逸闻载于周密《武林旧事》,雪浸白酒即宋徽宗喜爱的“雪泡梅花饮”,这款消夏饮品消失800多年后或重现。近日,记者获悉,杭州宋酒历史文化

2025-08-19 10:53:00
2025-08-12 21:49:00 粪污变温床:草原学子用科技重构牧场绿色新循环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正面临着一个共性难题:每天大量产生的粪污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成为生态环境的负担,更可能威胁周边群众的健康。而如今,一群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用三年时间钻研的“规模化奶牛养殖粪污原位制备牛床垫料技术”,正让这份困扰农牧民的“废弃物”悄然变身为守护生态与产业的

2025-08-12 21:49:00
2025-08-12 08:42:00 书法展、非遗产品展销、中医义诊……“傅山文化周”系列活动精彩启幕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李婷)举办“百人书写傅山诗”书法展、开展非遗产品展销、举办傅山文化学术交流及中医义诊活动……8月11日上午9时,2025年太原市“傅山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傅山故里——太原市尖草坪区盛大启幕。活动现场,太原市区领导、学术专家与500余名文化爱好者齐聚中华傅山园,在庄重而热烈

2025-08-12 08:42:00
2025-08-10 08:56:00 好评中国|在河海交汇处聆听传统与现代合鸣

漕运码头的市井喧嚣,时代创新的澎湃浪潮,河海交汇处一曲穿越时空的文脉交响震撼奏响。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举办。推开这扇观察天津文化的窗口,古今交融、中西合璧间,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生动诠释着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和合共生”理念。古韵新姿,以守正创新推动文

2025-08-10 0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