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在线】
AI时代,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全新模式?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
4月11日,第九届“百鸣名校校长论坛暨教育数智化创新大会”在合肥召开,本次大会以“趋势洞察未来AI赋能创新”为主题,汇聚了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信息化专家、出版专家、高中名校校长及AI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共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领域专家黎加厚在主题报告中提出“AI+教师智慧=未来教育新赛道”的创新理念,强调人工智能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智能助手。
AI时代,教育的概念变化了,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出现了,教育培养的目标变了,课程内容变化了……黎加厚教授引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观点说,教育培养的目标转变了,从知识学习转向培养思维。同时,未来课程学习不仅要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把课程内容整合起来,使学习者认识事物的整体。但仍有一些是未变的,比如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主题分享内容为《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方法》
黎加厚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教学辅助工具转变为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智能体。教育智能体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教育智能体是指能够模拟人类教师行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与学生互动、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的智能系统。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黎加厚教授提出,DeepSeek代表的是一种“深度求索学习”模式,主要特点是问题驱动的主动求索学习,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学习,基于境脉和反思的深度求索学习,还有人机互动的“涌现”式学习,并为现场教师们介绍了讯飞星火、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等人工智能软件,还贴心地提供了提示词汇集。

北京师范大学李艳燕教授主题分享《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场景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艳燕则从国际视角出发,分享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场景创新”的AI教育新范式,展示了多个基础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
“现在71%的教师教得很累,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与此同时,仅21%的中学生每天平均能睡到8小时,仅36%的中学生能在2小时内完成作业,而目前六成以上的题目为无效训练(重复或者过难),一半的日常测练错题大考时仍重复出错”,科大讯飞智学网副总经理庞晓波认为,目前教学效果有限,变革势在必行,现场展示了“AI智慧作业系统”如何实现精准批改和学情分析,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庞晓波介绍说,使用智能系统,让教师快读完成作业批改,大幅减轻教师负担,释放更多时间用于教学设计与学情研究,为教学回归“育人本质”的智慧赋能。启动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让教师一键获取全班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帮助教师快速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与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社长谢昊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图书生态建设》专题报告中介绍了AI时代教育图书的生态创新,宣布将与科大讯飞深化合作,拓展智能教育服务边界。
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戴小花 文/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